您要打印的文件是:中风——防重于治

中风——防重于治

作者:中风 脑出血 脑血栓 脑栓塞 高血压 高血脂症 动脉硬化 糖    转贴自:未知    点击数:962


中风又名卒中,是一种好发于中老年人的常见疾病。有着起病急,变化快的特点,与善行善变的特性相似,故以中风命名。现代医学的脑出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等疾病,可属中风范畴。    

中风在我国的年发病率为130万左右,居诸病之首,其致残率,死亡率均较高,病后痊愈者很少,常遗留下严重的语言、智能、运动等功能障碍,给患者及家庭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然而目前虽然有一些有效的康复方法,但尚无大宗病案的观察报告,同时重治轻防的现象也是目前中风病越来越多的原因之一。中医在预防疾病的领域有着独到的见解。早在内经中就明确提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理论,对于中风病的防治就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未病先防    

调情志    

暴怒为引发中风的常见病因,过度愤怒,影响肝的疏泄功能,导致肝气上逆,血随气逆,并走于上,扰动脑窍而发中风。据对一组出血性中风者的调查显示,由于情绪激动诱发者就占了42.8%,说明精神刺激、情绪激动是脑出血的重要危险因素。可见调和情志,泰然处世,稳定焦躁不安的情绪和有规律的生活,避免各种不良刺激,对于预防中风的发生有着积极意义。    

饮食有节    

《丹溪心法·中风》中说,湿土生痰,痰生热,热生风也,故对于高血压,高粘脂血症的患者饮食要有合理的结构,以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为宜,适当多食豆制品、蔬菜和水果,尤应注意不宜饱餐,忌食辛香燥烈,肥甘醇酒之品,保持大便通畅,纠正不良饮食习惯。    

慎起居    

起居不慎,气候骤变,人体易被外邪贼风所动,血受寒则凝,血受热则煎熬成块,从而阻碍了血脉的正常运行而成中风。所以应起居得宜,调适寒温,避免外邪侵袭,从而降低中风的发病率。    

注重中风先兆症状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中风虽起病急骤,但毕竟要经过一定的病理演变过程。平人手指麻木,不时眩晕,乃中风先兆,须预防之。然而许多人不了解中风的种种先兆,即使中风先兆出现了,他们不以为然或无所觉察。从预防中风发生的角度来看,这是一个很大的遗憾。    

大量临床经验表明,只有少数病人在中风之前没有任何先兆,绝大多数病人都有以脑部瞬间缺血的表现而发出各种信号。    

由于中风病与高血压、高血脂症、动脉硬化、糖尿病等疾病密切相关,故中老年、形体肥胖的患者更应经常检测血压、血脂、血糖、血流变等变化,一旦出现中风先兆症状,应积极防治,多能起到较好的疗效。    

常见的中风预兆有:    

头晕,特别是突然感到眩晕;    

肢体麻木,突然感到一侧面部或手脚麻木,有的为舌麻、唇麻;    

暂时性吐字不清或讲话不灵;    

肢体无力或活动不灵;    

与平时不同的头痛;    

不明原因突然跌倒或晕倒;    

短暂意识丧失或个性和智力的突然变化;    

全身明显乏力,肢体软弱无力;    

恶心呕吐或血压波动;    

整天昏昏欲睡,常处于嗜睡状态;    

一侧或某一侧肢体不自主的抽动;    

突然但暂时出现的事物不清。    

既病防变    

常查早治,阻断发展    

中风可分为中经络(中经、中络)和中脏腑(中腑、中脏)两种病型。中经络者病情轻浅,及时治疗,可很快控制病情发展,甚至可以痊愈康复。若调治不当,或又情志刺激,致使病情转重,就会发展为中脏腑,更甚者会出现闭证或脱证则较难治。可见由于失治误治,而延误病情,则会发生转变,病情不断恶化,而使患者失去治疗的最佳时机。只有采用药物、针灸、理疗多种手段,及早治疗,注意精神及饮食调护,配合适当的肢体锻炼,才能有效阻断病情的发展,提高治愈率。   

预防中风复发    

中风的复发多预示着病情的加重。得过一次中风的病人再发生第二次中风的机会很大。对于脑梗死来说,如果得病之后不注意预防,那么5年内发生第二次脑血管病的机会是l/3。故对于大多数病人来说,症状减轻后仍应根据不同的证型中西医结合用药,控制引起中风的各种危险因素,加强平时的预防措施,防中有治,以防为主,定期复查必要的项目,就能有降低中风病的复发率。(来源:家庭医学·新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