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气温低,一些老年人会出现活动后腿部酸痛、抽筋甚至腿部肿胀的症状,许多人往往认为是受凉了,其实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因为下肢血管发生了病变。据统计,每到冬季,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发病率会上升20%~30%,而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等“三高”人群更是发病的主力军。医生提醒,腿部血管病变跟心脑血管病一样可怕,要注意预防。
腿酸痛、脚发凉要当心
55岁的郑先生患高血压多年,一直服药控制,最近的一次体检又发现血脂也超标,他认为自己有心脑血管疾病隐患,所以总是注意自己是否头晕、是否胸闷。可是近几天随着气温的下降,他的腿格外发凉、怕冷,还伴有麻木、乏力,走点远路就有疼痛感,到医院检查被诊断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多发于中老年人。简单地说就是下肢的氧供应不足,导致活动后出现疼痛。此病初始阶段症状为:患者在行走一段路程后,腿部出现酸痛感,停下休息后可缓解,但再行走一段距离后疼痛又会加重。随着病变发展,行走的路程逐渐缩短。病变后期会出现足趾冰凉、发紫、感觉减退,最终发生溃疡或坏疽,甚至需要截肢。
下肢动脉硬化的四大杀手
糖尿病、吸烟、高血压和高血脂是导致下肢动脉硬化的四大杀手。
糖尿病 糖尿病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发病比正常人增加3~5倍,而且,合并糖尿病的患者,病变往往比其他人严重得多;在初期仅表现为下肢麻木、发凉、感觉减低、易受伤、浅表伤口不易愈合等情况,而后期则日趋严重。据统计,有15%的糖尿病患者会出现糖尿病足,该病致残率高,其中10%~14.5%的患者会因此截肢。因此,糖尿病人应积极控制血糖,减少糖尿病足的危害。
吸烟 吸烟可以造成动脉收缩,促使动脉狭窄,加速动脉硬化的形成,加重肢体缺血。
高血压 长期高血压可引起血管损伤,容易形成斑块,造成血管狭窄。
高血脂 高血脂造成血液黏稠度增高,也容易发生血管狭窄,导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因此,“三高”病人既要重视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出现,也要重视下肢血管病变。感觉到腿怕凉、乏力、走不了远路时,应该及时到周围血管科或血管外科就诊,进行下肢动脉彩超、下肢动脉节段性测压等有关检查,早发现早治疗。
脚发凉不要用热水袋暖脚
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极大地降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危险性,所以医生的嘱咐是:戒烟;低盐、低脂肪、低糖的清淡饮食,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适当的健身锻炼可以控制体重,等于经常让血管做体操,可增强血管弹性,防止血管老化。
该病患者出现足部发凉时要注意保温,但不可用热水袋暖脚或用热水泡脚,否则会恶化下肢缺血而使病情加重,部分患者还可能因皮肤感觉减退对热不敏感而发生烫伤。(来源:家庭保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