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2002年的普查结果显示:高血压患者已经达到1.6亿,目前已经接近2亿。但在我国高血压患者的检出率仅30%,控制率仅6.1%。要知道,高血压所引起的心脑血管并发症正在严重危害着我们的健康,血压从115/75mmHg开始,每升高20/10mmHg,心血管事件发病的危险性即增高一倍。
关于血压达标的目标值,普通高血压患者血压降至140/90毫米汞柱以下,年轻人或糖尿病及肾病患者降至130/80毫米汞柱以下,老年人收缩压降至150/90毫米汞柱以下,如能耐受,还可进一步降低。但是由于个人的疾病进程、危险因子各不相同,因此,血压的达标标准并没有一个恒定的数值。如肾功能损害的患者,根据尿蛋白不同,血压达标的标准也不相同。若尿蛋白排泄正常即小于1克/24小时,在不影响肾脏血液灌注的前提下,可将血压降至130/80毫米汞柱以下;若尿蛋白超过1克/24小时,血压最好降到125/75毫米汞柱,甚至更低。
心血管危险会“叠加”
我们人体内的血管所能够经受的“重击”有限。如果肥胖、糖代谢异常、血脂紊乱等多个危险因子如果同时聚集,那么它们就会产生1+1>2的叠加效应。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在高血压人群中,约有50%~70%的患者合并糖代谢异常,70%同时伴有血脂紊乱。由此可见,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病的危险不仅取决于血压水平,同时决定于其他危险因素。因此,在治疗高血压的同时,须干预所有可逆性危险因素,如吸烟、肥胖、糖代谢异常、血脂紊乱等。
我们对不同危险等级的高血压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疗策略。对“低危患者”以改善生活方式为主,如6个月后无效,再药物治疗;对于“中危患者”首先改善生活方式,同时观察患者的血压及其他危险因素数周,然后决定是否药物治疗;对于“高危患者”必须立即给与药物治疗;对于“极高危患者”必须立即开始对高血压及其同时伴有的危险因素和临床情况进行强化治疗。
血压“正常高值”也危险
尽管并不是每个“高血压前期”者都将发展为高血压,但我国流行病学研究发现,血压120~129/80~84毫米汞柱和130~139/85~89毫米汞柱的人群未来10年成为高血压患者的比例高达45%和64%。对这支庞大的高血压“后备军”,我们不能坐视不管。
对血压正常高值人群如何防治?对血压正常高值者,首先应提倡改善生活方式,这包括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和平衡心理。在关心血压的同时,也要关心血糖、血脂等其他指标,以预防高血压及心血管病的发生。对血压正常高值者是否需要服用降压药物,尚需更多的临床试验证据。(来源:现代健康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