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要打印的文件是:脑血管疾病的颅神经检查

脑血管疾病的颅神经检查

作者:冠心病 心血管病 心绞痛 心肌梗塞 核素心电图 心肌酶 超声    转贴自:未知    点击数:1980


1)嗅神经:嘱患者闭目,填塞病人一侧鼻孔,检查者将各种盛有气味但无刺激性物质的小瓶(如松节油、香水、薄荷水等)或香皂、牙膏、香烟等,轮流置于患者的另一侧鼻孔下面,嘱其说出嗅到的气味。一侧测定后,再测另一侧。嗅神经可以表现为一侧或双侧的嗅觉减退或消失。但应注意排除因鼻腔本身疾病所产生的嗅觉障碍。

2)视神经:视神经的检查包括视力、色觉、视野和眼底检查。

 ①视力:分近视力和远视力两种。神经系统检查中视力测定一般检查近视力,以国内通用的视力表,置于受检者眼前30厘米处测验,两眼分别按顺序自上而下辨认表上符号,通常用小数记录视力,即0.11.5,小于1.0即为视力减退。有时也辅以远视力检查,嘱病人坐在远视力表前5米处,检查方法同近视力测定,视力减退到不能用视力表检查时,可嘱患者在一定距离内辨认检查者的手指,或物件的移动。视力减退更严重时,可用电筒光检查,以了解有无光感,完全失明时光感也消失。视力检查时,需注意排除白内障、屈光不正及角膜云翳等影响视力的眼部病变。

②色觉:大多数的色盲是由于先天性异常,但失认症和视觉通路上的病变,也可能出现颜色辨认障碍。用色盲检查图检查。

 ③视野:视野是指患者直视前方,眼球不转动时所能看到的范围。常用的视野测定方法有对向法、视野计和盲点计。应分别检查两眼的视野。用对向法可粗测患者视野有无缺损,患者与检查者面对而坐,相距约1米,双方各遮一眼(如检查患者左眼时,患者用右手遮其右眼,左眼固定注视检查者的右眼),检查者以手指在两人中间分别从上内、下内、上外、下外的周围向中央移动,嘱患者一见手指即说出。检查者根据自己的正常视野与患者比较。精确的测定用视野计和盲点计。

 ④眼底:眼底检查一般要求不扩瞳,以免影响瞳孔反射的观察。检查时应注意视乳头的大小、色泽、隆起、边缘及生理凹陷,还应仔细观察血管的粗细、弯曲度、动、静脉的精细比例,以及视网膜的水肿、出血、渗出、色素沉着、结节、剥离等。正常眼底的视乳头为卵圆形或圆形,边缘清楚,颜色淡红,中央凹陷颜色较淡白。

3)动眼、滑车、展神经:这3对颅神经都是支配眼球活动的运动神经,因此可同时检查。望诊时,首先注意双侧眼裂的大小、等度,有无上睑下垂;其次观察眼球的位置,有无突出或下陷、斜视、同向偏斜和眼球震颤等。

 ①眼睑:检查时应注意睑裂是否对称。在平静闭眼时,正常成人的上睑边缘覆盖角膜上部12厘米。真性睑垂可能因为动眼神经瘫痪、重症肌无力、肌肉营养不良所致;甲状腺功能亢进会出现双侧睑裂增大。

 ②瞳孔:检查在注意瞳孔的大小、形状、位置和对称性。正常瞳孔为圆形,两侧等大,在一般光亮下直径为34毫米,随光线的强弱而收缩、扩大。检查时嘱患者向前平视,首先观察双侧瞳孔的形状是否圆形,然后看其大小是否相等。瞳孔对光反射的检查,可用电筒光从侧面分别照射眼睛,可见瞳孔缩小。在无电筒的情况下,嘱患者向光注视,检查者用遮盖其双眼,然后突然移去一手,可见瞳孔缩小。正常时感光的瞳孔缩小,称直接光反射,对侧未直接感光的瞳孔也缩小,称为间接光反射。调节辐辏反射的检查,嘱受检查者先平视远方,然后注视一近物,此时两眼瞳孔缩小及两眼球内聚。两侧瞳孔不等,异常扩大、缩小,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多由动眼神经或视神经受损所致。

 ③眼球运动:检查眼球运动时,嘱患者头部不动,先让患者自行向各方位转动眼球,然后注视检查者的手指,并随检查者移动的手指向左、右、上、下方向移动,或者转动一圈。如有运动受限,注意其受限方向和程度。注意有无复视及眼球震颤。

4)三叉神经:三叉神经的检查,可分为运动、感觉和反射3部分。

 ①运动:三叉神经的运动功能,主要在于咀嚼肌群的作用。首先观察患者双侧颞肌及咬肌有无萎缩,然后检查者以双手触按患者颞肌及咬肌,嘱患者作咀嚼运动,注意有无肌力减弱。嘱患者露齿,以上下门齿的中缝线为标准,观察张口时下颌有无偏斜,此为翼内、外肌的功能。一侧三叉神经运动支受损时,病侧咀嚼肌力减弱或出现萎缩,张口时下颌偏向病侧。

 ②面部感觉:以针、棉花束及感冷、热水的试管分别检查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皮肤的痛觉、触觉及温度觉,进行两侧对比。观察有无感觉减退、消失或过敏,并定出感觉障碍区域。

 ③角膜反射:嘱患者一侧注视,检查者以捻成细束的棉花分别轻触双侧角膜外缘,注意避免触碰睫毛、巩膜或直接触及瞳孔前,正常反应为两侧迅速闭眼。刺激同侧的闭眼运动称直接角膜反射,对侧的称为间接角膜反射。三叉神经感觉和面部神经运动支受损,均可使角膜反射消失。

 ④下颌反射:病人略微张口,检查者以左手拇指轻置于下颌齿列上,右手执叩诊锤轻叩拇指,正常反射为双侧嚼肌和颞肌收缩,口部闭合。观察患者有无下颌上提 反射及其强弱程度。其传入、传出均为三叉神经。在脑干的上运动神经元病变时,反射增强。

5)面神经:面神经的检查分运动、味觉、反射、分泌等方面。

 ①运动:观察患者的额纹及鼻唇沟是否变浅,眼裂是否增宽和口角是否低垂或是否向一侧歪斜。嘱患者作皱额、闭眼、露齿、鼓腮及吹口哨动作,比较两侧面肌收缩是否相等,一侧面神经周围性(核或核下性)损害时,病侧额纹减少,闭眼不拢,眼裂变大,鼻唇沟变浅,露齿地口角歪向对侧,鼓腮及吹口哨时病变侧漏气。中枢性(核上的皮质延脑束或皮质运动区)损害时,只出现病灶对侧下半部面肌瘫痪。

 ②味觉:嘱病人伸舌,检查者以棉签分别蘸取少许糖、醋、盐或奎宁溶液,轻涂于舌前部的一侧。为了防止舌部运动时溶液流动,辨味后不能缩舌和说话,可令指出事先写在纸上的甜、酸、咸、苦四字之一,对不识字者可以预定符号表示。每试一侧后即漱口,两侧分别试之。面神经损害则舌前2/3味觉丧失。

 ③反射:可作眼轮匝肌反射及轮匝肌反射的检查。

 ④分泌:对分泌障碍的了解主要依靠病史的采集,必要时可作简易的泪液分泌检查。

6)耳蜗神经:耳蜗神经传导听觉,对耳蜗神经的检查基本上限于听力。一般可用耳语、表音或音叉检查,用手掩住另一耳,声音由远及近,至听到声音,测其距离,再用另一耳比较,并和检查者比较。如发现有障碍,首先作耳镜排除外道病变,然后作进一步的听力检查以确定听力障碍的类型。如欲获得准确资料可用电测听计检查。

 音叉检查:主要用于判断耳聋性质,鉴别神经性聋(内耳或蜗神经引起)和传导性聋(外耳或中耳病变引起)。用频率128赫兹的音叉检查.

 林尼(Rinne)试验:将振动的音叉柄置于患者耳后乳突部(骨导),患者不再能听到后,将音叉移至该侧耳前(气导),直至经由空气传导的音响也不能有听到为止。正常时气导能听到的时间比骨导听到的时间约长一倍。感受性耳聋,虽然总的时间缩短,气导长于骨导,Rinne试验阳性;传导性耳聋,则为Rinne试验阳性,骨导长于气导。

 韦伯(Weber):将振动的音叉柄置于患者的前额或颅顶正中,询问患者听到声音以何侧为响,正常人两侧相等,神经性聋偏向健侧,传导性聋偏向患者侧。

7)前庭神经:前庭神经损害时产生眩晕、呕吐、眼球震颤和平衡失调等症状。可作温度刺激试验,或作转椅的旋转试验。正常时冷水灌注外耳道后引起眼球震颤快相向对侧,热水则向同侧,持续1.52分钟。前庭受损后反应减弱或消失。旋转试验是让病人坐在旋转椅上,旋转后眼球震颤快相向旋转方向对侧,正常情况下可持续30秒,如少于15秒,提示前庭功能障碍。

8)舌咽、迷走神经:舌咽及迷走神经在解剖生理上有密切联系,且常同时受累,故一般同时检查。

 ①运动功能:注意检查患者说话时发音是否低哑或带鼻音,有无饮水呛咳、吞咽困难。观察患者软腭及悬雍垂位置。一侧迷走神经麻痹时,该侧软腭变低、悬雍垂位置偏向健侧。双侧迷走神经麻痹时,两侧软腭出现上提障碍。声嘶者必要时可用间接喉镜检查声带运动情况,以确定有无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麻痹。

 ②感觉:舌后1/3味觉为舌咽神经所支配,可用棉签轻触两侧软腭及咽后壁,了解有无感觉异常。

 ③咽反射:嘱患者张口,用压舌板分别轻触两侧咽后壁,观察有无作呕反射。此反射传入和付出均为舌咽及迷走神经,如患侧咽反射减退或消失,提示舌咽和迷走神经存在病损。

9)副神经:副神经支配胸锁乳突肌及斜方肌。检查时嘱患者作对抗阻力的转头颈(胸锁乳突肌)及耸肩(斜方肌)动作,比较两侧肌力及在收缩时肌肉的轮廓和坚硬度副神经受损时,向对侧转头及病侧耸肩无力,该部肌肉可有萎缩。

10)舌下神经:检查时观察舌在口腔中的部位及形态,然后嘱患者伸舌,观察有无偏斜、舌肌萎缩及肌束颤动。一侧舌下麻痹时伸舌偏向瘫痪侧,双侧麻痹时舌不能伸出口外,核下性病变时有同侧舌肌萎缩,核性病变时可见明显的肌束颤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