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要打印的文件是:冠心病与血管内超声显像

冠心病与血管内超声显像

作者:冠心病 血管内超声显像 冠脉粥样硬化    转贴自:未知    点击数:825


虚拟组织学(VirtualHistology)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斑块分析技术,它以血管内超声为基础,对回声中的频谱信号进行分析,通过识别不同组织中的不同回声频率,对斑块组织成分模拟成像,并加以彩色编码形成类似组织学切片的图像。斑块成分被标记为4种颜色:深绿色代表纤维组织,以致密的胶原纤维伴有极少或没有脂质聚集为特点;浅绿色代表纤维脂肪组织,由胶原和浸润在其中的脂质构成;红色代表坏死核心,组织学上包括胆固醇裂隙,泡沫细胞和微钙化灶,几乎无胶原成分;白色代表致密钙化,组织学上表现为致密的钙化结晶。

血管内超声显像(IVUS)能精确测量血管腔大小和定位斑块,被视为评价冠脉粥样硬化的金标准。在指导冠心病介入治疗方面,对于临界病变、左主干病变、桥血管病变及支架内再狭窄具有较强指导意义。然而灰阶IVUS在评价斑块成分上有局限性,亦不能确定钙化后组织成分。

研究表明,VH-IVUS对斑块成分的测定与组织病理学研究结果有较好相关性。这种对IVUS中射频信号的分析不依赖机器处理和操作者,理论上更准确、可重复,并可实现实时显像。

最近一项研究比较了离体冠脉左前降支的VH-IVUS与组织学结果,表明VH-IVUS对于纤维组织评价的准确度为93.5%,纤维脂肪组织94.1%,坏死核心95.8%,致密钙化96.7%VH-IVUS可更为准确地评价易损斑块。正在进行的PROSPECT研究对697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基线结果进行了分析,显示28%的病变通过造影被确认为非肇事病变,但通过VH-IVUS检查发现这些病变是潜在的高危薄纤维帽斑块。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斑块表现为坏死核心者较多;而临床表现为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斑块内纤维成分明显增多。

VH-IVUS还可被用来评价药物疗效。最近一项研究应用此技术评价了新开发的药物Lp-PLA2抑制剂Darapladib对人体冠脉斑块组分的作用。此技术也可更全面准确地评估目前常用药物对斑块的影响。一项用VH-IVUS评估死后患者血管的研究显示,斑块破裂部位常是临近血管最狭窄处的近心端,所以仅用支架治疗管腔最狭窄处可能不够,如果支架治疗时能够覆盖此处,可能会有助于减少远期事件的发生。

此外,VH-IVUS还可用来评价冠脉介入术后的风险。有研究发现纤维脂肪组织比例明显增加的患者更易发生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后无复流现象。斑块中坏死核心体积能预测ST段抬高心梗患者介入术后远端栓塞风险,其敏感性为81.7%,特异性为63.6%

VH-IVUS技术提供了一种可定量分析斑块组织学特点的方法,此技术的应用会有助于临床对冠脉疾病准确的判断和选择更好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