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要打印的文件是:【疾病常识】坦然面对 与糖尿病“和谐相处”

【疾病常识】坦然面对 与糖尿病“和谐相处”

作者:糖尿病 高血糖    转贴自:未知    点击数:616


长期高血糖可导致多种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严重者可致残甚至死亡。因此,糖尿病患者在配合医生积极治疗的基础上,必须学会与糖尿病“和谐相处”,尽可能使血糖控制接近正常范围,以保证高质量的健康生活。

     1.自我监测

        糖尿病的监测是调整治疗方案的依据,也是防治糖尿病减缓和预防多种并发症的保证。应积极配合进行以下监测:

体重、腰围/臀围超重及肥胖易导致糖尿病发生和发展,应经常测量体重和腰围等,保持体重在正常范围。可用一个简单公式计算体重是否达标,即标准体重(千克)=身高(厘米)-105。目前,对于超重或肥胖的糖尿病患者,二甲双胍是首选降糖药,它既能较好地控制血糖,又能降低体重。二甲双胍与罗格列酮合用能控制体重,改善血糖、血脂紊乱和降低血压。可在医师的指导下联合用药。

血压血压的高低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密切关联,应经常测量,规范用药使血压降至正常范围。糖尿病患者一般要求血压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

        血糖除空腹血糖外,还需检测餐后2小时血糖,空腹血糖最好控制在4~6毫摩尔/升,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8毫摩尔/升以下。

        尿糖尿糖水平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一般情况下,血糖水平超过10毫摩尔/升时才可能出现尿糖,因此不能用尿糖作为血糖控制的直接参照标准。但尿糖阳性往往提示血糖控制不佳。

        糖化血红蛋白反映最近3个月血糖控制总体情况,不受某一餐的影响,是目前血糖控制的金标准。应每3个月检测一次。要求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6.5%以下。

        血脂、肝肾功能检查如已有血脂紊乱,应每3个月检测一次血脂水平。肝肾功能异常可以是糖尿病本身合并的代谢异常,也可能是糖尿病导致的肝肾损害或长期用药所致,应每3个月检测一次。

        眼底、神经系统、心电图检查每半年检查一次,以便早期发现异常,及时治疗。

        2.心理保健

        一般人知道自己得了糖尿病后,第一感觉通常是意外和不理解,而后逐步发展为一系列的心理改变:

        焦虑、恐惧和抑郁由于对糖尿病知识缺乏了解,认为糖尿病是不治之症,因而感到无助和烦躁不安,过度担忧,甚至可出现过度悲伤的情绪,部分人进一步发展为抑郁症。

        从否认到自闭不承认自己得了糖尿病,甚至产生反感、厌恶的感觉,因而脾气变得急躁;或将糖尿病完全归咎于自身,感到自己已成为家庭和社会的累赘;或自闭,减少社交活动等。

        失望和绝望在糖尿病控制不佳时,尤其在自己已经很努力的情况下,依然出现并发症后易出现该种情绪。

        面对糖尿病,无论是焦虑、害怕还是失落,都是一种正常的反应,应正确理解自己的病情,并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使血糖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

     3.外出或旅行时的注意事项

        当外出或旅行时,糖尿病患者应注意以下事项:

        ★携带写明自己姓名、地址、联系人、联系电话及用药情况的卡片,以防发生意外时能得到及时妥当处理;

        ★随身携带足够的胰岛素和/或口服降糖药,切勿托运,并准备额外的药物及必需品,如治疗感染、腹泻、恶心、失眠及感冒的药物;

        ★随身携带糖果及预防低血糖的食物,以备误餐或低血糖时食用;

★避免过度劳累,预防各种意外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