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要打印的文件是:防治糖尿病并发症一个字——早!

防治糖尿病并发症一个字——早!

作者:糖尿病 高血糖    转贴自:未知    点击数:814


76岁的张大娘,多年前在单位组织的体检中发现患有糖尿病,可她觉得糖尿病不疼不痒不要命并不在意。直到尿里出现了蛋白,张大娘还不认为是糖尿病惹的祸。    

58岁的刘女士,夏季喜欢光脚穿鞋,由于没有袜子的保护,一粒小石子进入鞋内,脚上磨出一个小洞。刚开始刘女士并未注意,可过了好久仍未愈合,伤口一天天加重。到医院后,医生发现刘女士患有糖尿病,诊断为糖尿病足。幸好治疗及时,医生说再晚就不好治疗了。   

 63岁的童先生,患2型糖尿病24年了,由于没有定期做眼部检查和自我管理不当,出现了糖尿病眼部并发症,视力一天比一天差,经检查双眼晶状体浑浊,左眼底有小出血点,经治疗也未见好转。……

相同的土壤,孕育出不同的恶果

高血糖可引起多种并发症    

据济南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主任医师王文汇介绍,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如酮症酸中毒、高糖高渗综合征、乳酸酸中毒、低血糖昏迷和各种严重感染引起的死亡率明显下降。目前造成糖尿病人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并发症,是由糖尿病转变而来,后果相当严重。    

王文汇主任进一步解释说,高血糖状态可引起微血管病变,使患者的微循环有不同程度的异常。随着病程的延长和治疗不及时会促使微血管病变的加重和发展,使患者致盲、致残。微血管病变主要表现在视网膜、肾、心肌、神经组织及足趾。高血糖还会引起大血管病变,如主动脉、冠状动脉、肾动脉及周围动脉等动脉发生粥样硬化。也就是说,高血糖这一土壤可以孕育出足部坏疽、截肢、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眼底出血、失明、脑血管病变、心脏病、皮肤病等各种各样的恶果,使患者备受病痛折磨。

与其让种子不发芽,不如改善土壤环境

防治糖尿病并发症,从第一次血糖异常开始    

王文汇介绍说,高血糖对机体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血管的损伤。从发病机制的角度分析,众多研究都证实在糖尿病前期,即IGT阶段,多种病理生理改变已经存在并且逐步进展。餐后高血糖异常与早相胰岛素分泌缺陷互为因果;随着血糖水平的升高,胰岛素抵抗逐渐加重。此外,餐后高血糖还对血管内皮功能、炎症因子等的活性产生不利影响,最终导致脂代谢异常、凝血功能异常、纤溶活性降低、血管斑块不稳定等。这些改变也是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经典危险因素。也就是说,早在IGT阶段大血管病变就已经存在,二者平行进展。而对于微细血管,在高血糖情况下,血管内的血细胞等成分容易渗漏到血管外组织,形成水肿、出血、渗出以及血管壁向外膨出形成微血管瘤。随着糖尿病发展,上述微血管的改变,加上血液成分的改变如血液黏稠度增高,微血管发生阻塞,使局部组织缺血缺氧,产生新生血管。此外,血糖升高还会导致肾小球压力增高,基底膜遭到破坏,从而出现肾小球硬化。    

王文汇总结说,从某种意义上讲,血糖高出正常范围本身就预示着并发症将要到来。因此,防治糖尿病并发症也应从第一次血糖异常开始。    

对于已经确诊为糖尿病或已经出现并发症的患者,王文汇说,防治工作也是越早越好。近日,第71届美国糖尿病学会年会上公布的基线数据也印证了这一观点:糖尿病并发症的根本原因在于起始治疗和优化胰岛素治疗被延误。如糖尿病肾病,临床上可分为肾小球超滤期、寂静期、微量蛋白尿期、大量蛋白尿期和尿毒症期五期。处于前三期时如果能及时发现及时治疗,还可得以逆转,使尿蛋白减少甚至恢复正常。而对于处于四期、五期的患者则几乎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同样,糖尿病患者的眼底病变三期就预示眼底已经开始走下坡路,而前三期则处于比较容易治疗的阶段,积极控制血糖可减缓眼底进一步恶化的进程。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糖尿病的健康教育是防治的重中之重    

采访过程中,王文汇主任一再强调预防永远重于治疗。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已逾9000万,更有近1.5亿糖尿病前期患者成为糖尿病的储备力量。这部分人如不加以控制,将被确诊为糖尿病;如果积极纠正不良生活方式,合理控制饮食,适当增加运动,适当辅以药物,在临床医生的教育、指导下可维持原状甚至回归健康行列。    

对于糖尿病前期患者或健康人,日常应注意饮食合理、适当运动、戒烟限酒、保持心态平和,可以有效预防糖尿病。对于糖尿病高危人群,如有糖尿病患者亲属、肥胖者、年龄在45岁以上、血脂异常、血压异常、血液黏稠度异常者更应提高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