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患上糖尿病,很多患者首先想到的是吃药,却不知看似简单的运动也有治疗作用。近期,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内分泌科孙子林教授对全国7137例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发现,患病后只有45.55%的患者增加运动量,糖尿病患者运动都存在形式单一,强度、频率及时间不足等问题。
糖尿病患者运动需有度
此次调查显示,糖尿病患者首选的运动是散步,其次是慢跑、广场舞等有氧运动,仅有6%的患者选择抗阻运动。孙教授推荐以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为主,结合小强度抗阻运动,这样可以更好地达到降糖效果。
那究竟应该如何把握运动的“度”呢?对此,孙教授表示,建议有氧运动每周150分钟,可以分5天进行,每天半小时;抗阻运动每周2~3次,隔天进行一次,一个动作尽最大努力完成10~15次,每个动作进行2~3组,组间休息2~3分钟。值得注意的是,糖尿病患者运动要量力而行,感觉身体微汗、发热感、稍有乏力即可。如果身体出大汗,有胸痛、胸闷,全身乏力就表示运动量过大,要适可而止了。不要盲目追求高强度的运动,运动超负荷后身体能量供应不足,会动员更多的血糖来满足身体所需,因此过度运动反而会让血糖升高。但是,这种评估运动强度的方式偏主观,可以通过脉搏来评估。
糖尿病患者运动有“处方”
糖尿病患者最好在进餐1~2小时后运动,此时血糖水平较稳定,胃中的食物也消化了一段时间,运动既不容易伤及肠胃,也能避免低血糖。有些人习惯起床后就出门运动,运动完回家吃早餐。这种习惯存在一定风险,运动会消耗能量,不吃早餐就运动容易导致低血糖。在开展运动过程中可以监测看看自己一天中血糖最高峰在什么时段,这个因人而异。在血糖最高的时段运动效果是比较好的。
吃药有“药方”,运动有“处方”。孙教授指出,糖尿病患者的运动越来越强调个体化,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开运动处方,特别是有眼底病变、心率不齐、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更应在专业医生评估后,根据评估结果在医生指导下决定是否能运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