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要打印的文件是:专家疾呼:胸痛不能“拖等忍”

专家疾呼:胸痛不能“拖等忍”

作者:心脑血管病 心脏病 高血压 高血糖    转贴自:未知    点击数:531


仅有5%的急性心梗患者得到有效救治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霍勇教授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中国急性心梗人群增速加快,且年轻化趋势明显,但仅有5%的患者能在120分钟的黄金救治时间里得到有效治疗,大部分患者都因院前不同原因的延误而失去生命,因此完善院前急救体系迫在眉睫。  

从心梗发生到开通血管,如果在120分钟内,绝大部分心肌可以恢复。但如果超过3个小时,可能就有50%的心肌坏死;超过6个小时,可能就有80%的心肌坏死。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溶栓、早期再灌入治疗等手段帮助梗死的血管重新开通,如果发现早,救治及时,成功率可以达到95%以上。但是,霍勇指出,尽管临床上对于心梗的救治已经取得很大成绩,但遗憾的是在整个社会层面上的救治效果极不理想。  

四大痛点致心梗得不到及时救治  

造成心梗常得不到及时救治的原因很多,而患者延迟、急救体系延迟、医疗体系延迟更是心梗救治的三大痛点霍勇分析说,首先是患者意识不够,家属犹豫不决导致就诊时间延迟,患者实际就诊时间平均在出现症状5小时后;其次是现行的急救体系存在一定不足,只有10%30%的心梗患者是通过急救车送到医院的,而且现在的院前急救人员技术水平有待提高,院前急救与院内沟通断片,有些急救车不能把患者准确送达可以救治的医院,这些都大大浪费了抢救的黄金时间。最后是有些医院内部设备陈旧,急救流程复杂,这些都影响了医生的抢救时间。  

此外,霍勇认为,院前急救还面临监管漏洞,这也是延迟心梗救治的第四大痛点。例如,有些地方出现的山寨急救车案例。急救车的职责是院前急救和病人转运。山寨急救车其实扮演的是出租车的角色,至于配备的简单急救设备,关键时刻是否能派上用场还真不好说。霍勇指出,对于120急救体系建设,需要政府部门重视和立法推进,建立一个规范化调遣标准,做到高效集中的出诊急救。  

普及急救知识,胸痛不能拖等忍”  

那么急性心梗有哪些症状?如发生胸痛,尤其是持续半小时以上,最好争分夺秒地到医院就诊,切不可拖着、等着、忍着。霍勇说,胸痛是心梗的典型症状,但也有部分患者症状并不典型。例如有的人年龄大了,特别是糖尿病患者,感觉不是那么明显,可能也就只有胸闷、不舒服的感觉。霍勇提醒,有冠心病或者有AMI高危因素(如有家族史,患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肥胖、吸烟、过度劳累者)的群众,一旦出现胸痛等心梗症状应快速拨打急救电话。让有胸痛上医院成为一句口号,最终达到第一时间启动急救体系的目的。  

而当患者把接力棒交给急救人员后,训练有素的专业急救团队应快速诊断,将患者快速地运送到附近能提供24小时心脏急救的医院接受治疗,并迅速与接力赛第三棒——医院医生衔接。这场接力赛的理想时间是120分钟,但启动按钮的权力掌握在群众手里。因此,霍勇强调,提升急性心梗及时救治率,既需要政府重视,业内专家支持,更需要普及患者知识,让患者知道紧急情况下怎样正确求救施救,哪些医院可以医治,这对提高抢救时间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