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要打印的文件是:没“三多一少” 血糖也可能超标

没“三多一少” 血糖也可能超标

作者:糖尿病 高血糖 高血脂 高血压    转贴自:未知    点击数:608


    近些年糖尿病患病率不断攀升,从1980年的0.67%1996年的3.21%2010年发病率又上了一个台阶,达到9.7%,在某些地区甚至超过10%。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总数已超过1亿人。

  以前一般都认为糖尿病症状是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少。但现在临床观察发现,很多糖尿病患者并没有这些相应的症状,是靠体检才发现血糖超标的。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综合科主任杨小红教授介绍说,由于很多人对糖尿病的认知仍停留在三多一少上,即使体检查出血糖超标也不当回事,结果病程悄悄进展,直至出现并发症才重视。

  

  两次空腹血糖>7.0mmol/L即可诊断糖尿病

  其实,症状只是诊断的参考,血糖的高低与否是有标准的。杨小红提醒,要知道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只需记住以下几个关键数字,即:空腹血糖<6.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7.8 mmol/L便是正常;如果两次空腹血糖结果大于7.0 mmol/L,或者两次餐后2小时血糖大于11.1 mmol/L,即使没有明显症状,也可诊断为糖尿病。

  当然,控制血糖的程度要根据年龄等因素辩证地看。她补充说,对于年轻人,血糖的控制要求相对严些,一般要控制在空腹6.1mmol/L以下、餐后2小时7.8mmol/L以下。如果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就没那么严了,一般空腹血糖控制在7.0mmol/L以下、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10mmol/L以下。

  另外还有一种情况,如果病人状态很差,比如是可预期寿命不长的恶性肿瘤患者,要尽可能多吃点东西才能增强抵抗力,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9mmol/L以下就可以了。

  

  少摄入多运动,定期体检测血糖

  杨小红介绍,糖尿病可以分为Ⅰ型和Ⅱ型,Ⅰ型占10%左右,患者多有遗传缺陷,易受感染、应激等诱病,一般难预防。另有90%左右属于Ⅱ型,虽然也有一定的遗传倾向,但最主要还是后天影响而得,包括高龄、饮食不节制、运动量少、肥胖等。

  所以,对于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群,只要从小饮食、运动等生活习惯干预做得好,即使携带有Ⅱ型糖尿病的易感基因,也完全可预防、延缓病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杨小红给出三个预防建议:1.减少能量摄入;2.增加运动量;3.定期体检测血糖。

  

  发病后,及时规范治疗很重要

  随着病程的进展,糖尿病可导致血管内壁硬化、斑块形成,最终发生中风、心梗、下肢静脉闭塞、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肾病等,所以,发病后,及时规范的治疗尤为关键。

  对于早期发病、血糖不是很高的患者,杨小红认为可以在控制饮食、加强锻炼的基础上服用中药调理。而对于一些患病时间长、血糖控制不佳的病人,可在专科医生指导下根据个人情况制订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包括采用口服降糖药、胰岛素、能减肥降糖的针剂(如肠促胰素类药物)等西药控制。

  有的病人对糖尿病了解不多,去医院测出血糖很高,医生告知需要打胰岛素时就蒙了,以为一旦用上胰岛素就意味着进入病程晚期了,产生排斥心理,甚至直接拒绝。其实胰岛素的使用是有很多前提的。一般Ⅰ型糖友需要长期打胰岛素,但Ⅱ型糖友胰岛素的使用不一定是长期的,可在必要情况下短期、阶段性使用。对于突发高血糖的患者,临时使用胰岛素是为了及时降低血糖,随后可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考虑口服降糖药控糖。如果患者出现并发症,如中风、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冠心病等,适当用胰岛素对保护脏器功能是有好处的。此外,在患者营养状况很差或出现感染等情况下,短期使用一定量的胰岛素后再改口服降糖药也是有好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