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要打印的文件是:针灸治疗心血管病的概况

针灸治疗心血管病的概况

作者:心血管疾病 针灸疗法 综述 冠心病 心绞痛 高脂血症    转贴自:未知    点击数:1684


心血管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随着人类人均寿命的延长及膳食结构的改变,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以前有明显升高。据统计,世界上心血管病为死亡原因的第一位。因此,人们十分重视对心血管病的防治。本文就近年来针灸对心血管病治疗作以下几方面概述:
  1.基础研究
  1.1对心功能的影响
  国内外文献认为针灸对心功能的影响是肯定的,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植物神经、中枢神经及体液内分泌的综合调节有关。赵氏等针刺内关穴治疗36例冠心病,针刺后PEP缩短,LVET延长,PEPLVET比值降低,SVCOCI皆增加。杨氏等用艾灸器连续温和灸曲泽穴治疗37例冠心病心绞痛,结果治疗组温灸15分种后即刻心功能参数值变化超过10%的例数,显著高于对照组。SVSI在灸15分钟及停灸后5分钟增加10%的例数均高于对照组。赵氏等观察到针刺内关可改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PEPLVEPPEPLVEPICTLVETICTA波百分率等值。而针刺三阴交却无此反应。李氏等[4]分别交替针刺巨阙足三里与膻中、内关、三阴交,治疗45例结果均看到其左心功能有显著改善。马氏等用针刺双侧内关穴治疗24例冠心病并用阻抗法测定观察心功能变化,结果针刺20分钟后可显著增加心脏供血量及心脏指数。孙氏等采用针刺足三里观察对大鼠心功能影响,结果提示(1)针刺可使麻醉大鼠心率减慢,血压下降,左室内压、左室舒张期终末压、心肌耗氧指数降低。(2)能降低心肌耗氧量,促进心肌的血液供应和心脏的血液灌注。(3)可以缓解冠心病心绞痛。周氏对7例扩张型心肌病心衰病人采取针刺并埋针右耳甲腔心穴治疗,发现其COSVCI均增加,心功能得到增强,而同时所设5例对照取耳背非穴位点予同样刺激,则无上述变化,说明穴位有其特异性。进一步的内分泌激素测定,发现针刺后醛固酮、肾素活性降低,心钠素水平增高,提示心功能的增强是由于内分泌激素的改变而使病人水钠潴留明显减轻。戴氏等同样针刺治疗冠心病患者,取双侧耳穴之心穴针刺15分钟后,发现PEP明显缩短,PEPLVET显著延长,左心功能明显改善,而同样刺激耳肝穴则无明显治疗作用。马氏等对10例因高血压引起冠心病而心功能不全患者采取针刺双侧内关,提插捻针并留针30分钟,治疗后SVCOCI均明显加强,说明针刺内关一穴亦可取得治疗冠心病的显著效果。
  1.2针灸对血液循环的影响
  周氏等在给10例冠心病患者作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同时,针刺其双侧内关神门少海穴,留针15分钟后,和注入24mg亚硝酸异山梨醇后的同一口径冠状动脉比较。结果,针刺组狭窄的冠状动脉口径显著增大,与用药组无显著差异,但针刺对正常的邻近冠状动脉分支无明显影响,而亚硝酸异山梨醇组则显著扩大其口径。刘氏等针刺内关、心俞、厥阴俞、膻中、神门、足三里留针2030分钟,10次为一疗程。经治疗二疗程,32例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各指标均有改善,其中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有非常显著的变化,同时血脂也明显下降。朱氏等针刺治疗5例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微循环改善优于对照组,且血浆粘度等明显趋向正常。雷氏等治疗58例血瘀证患者,以内关、血海、阴陵泉、三阴交为主穴,曲池、合谷、髀关、足三里为配穴,用泻法每日一次,每次30分钟,并取相应井穴(隐白、中冲、商阳)放血,治疗后发现患者血中原高纤维蛋白原含量明显降低,血凝、血栓可因之得到缓解,为针刺预防或治疗血瘀型中风提供了依据。
  1.3对高脂血症的影响
  管氏采用子午流注纳子法针刺足三里”110例,总有效率85.4%,其中甘油三酯下降者62例,β-脂蛋白下降者58例,血清胆固醇下降者47例。蒋氏采用化脓灸双侧足三里和绝骨42例发现有明显的降血脂作用:三酸甘油脂有效率为89.7%;胆固醇有效率为100%,这可能是灸后起泡化脓使机体处于应激状态,促使儿茶酚胺释放糖皮质激素的改变,增加肝中HMG-CoA还原酶的合成,直接或间接地加强脂肪酶的活性,使脂肪酶水解,促进脂肪动员,达到降脂的作用。伍氏等通过给高血脂症大鼠电针阳陵泉肝俞胆俞等穴,每天一次,每次20分钟,共12次。结果针刺有明显降低血清胆固醇的作用。刘氏辨证施治43例肥胖病患者,在体脂减少同时,血脂也明显下降,合并高血压者血压下降,此皆提示,针灸的降脂作用和调整异常植物神经的功能,是防治心血管疾病的重要途径。
  1.4对环核苷酸含量的影响
  cAMPcGMP能够调整心肌的收缩力,其水平正常与否对保护心肌具有一定意义。成氏等针刺治疗4例急性心梗病人,半小时后血浆cAMP下降。鲍氏等针刺10例急性心梗病人,其中8cAMP下降,而朱氏等观察到针刺对急性心梗病人cAMP含量无明显影响,但可显著提高cGMP水平。张氏等治疗23例冠心病患者,针刺双侧内关、神门、少海,平补平泻,结果表明冠心病患者血浆cAMP含量及cAMPcGMP值均显著高于正常人,而治疗后两者明显下降,针刺可能是通过调整cAMPcGMP的平衡以改善心肌缺血而获得良好的疗效的。
  2.临床观察
  2.1冠心病
  冠心病常因其脉管腔的狭窄变形或血栓堵塞而导致心肌缺血缺氧,严重者可使心肌发生梗塞。本病在中医学中大致可归入胸痹范畴。赵氏等针刺内关,10次为一疗程,共三个疗程。治疗36例冠心病,结果示,16例实证患者胸痛全部消失,20例虚证中有18例胸痛消失,29例心悸兼症均好转或消失,35例有胸闷者33例消失。王氏等以心俞厥阴俞内关郄门等交替使用,治疗冠心病169例,其中心绞痛加神堂、膻中;阵发性房颤早搏加阴郄;心动过缓加通里;心动过速加侠白手三里,结果心电图好转率69%,超声心动图示左室功能好转率为80%。张氏等用胸椎14棘突间隙中间,背正中线旁开812对穴,电针治疗冠心病72例,23疗程后,59例异常心电图有32例消失,17例改善。龚氏等治疗冠心病97例,取足三里、三阴交、神门、曲池等穴,于针刺得气后加艾条进行温针,结果总有效率为91.8%,合并高血压79例,治疗后有52例血压明显下降;心电图异常72例,有51例明显改善,说明温针疏经络,温心阳,通血脉疗效较好。徐氏等对5例在心绞痛发作时服硝酸甘油片不适反应者,予针刺合谷穴治疗,提插使心绞痛缓解留针20分钟,EKG异常者得到改善,ST段由压低至恢复正常,提示针刺合谷有类似扩张冠状动脉作用。周氏等应用计量方法分析针刺内关、神门、少海和耳穴心、神门对稳定型冠心病心绞痛的作用,发现针刺一次或一疗程后诱发心绞痛的程度及范围均显著改善,而针刺非穴位或未施针刺则无改变。陈氏在546人中普查发现冠心穴压痛阳性对冠心病的早期诊断有一定的价值,但并非特异,必须结合临床症状排除其他疾病,但冠心穴可作为普查中筛选患者之用。马氏等应用针刺双侧内关辅以SMS-03型生命信息仪治疗冠心病36例,同时与单纯针刺内关对照,发现两种方法均有改善心功能、心电图效用,其即时疗效无显著差异,而信息穴疗在2个疗程后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针刺,说明反复信息穴疗能起到累积作用而提高疗效。
  2.2高血压病
  高血压病临床常见,病情发展可损害脑、心、肾等重要脏器。中医学将其归属于眩晕头痛范畴。赵氏等取风池、太冲为主穴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100例,显效60例,有效19例,好转12例,总有效率为91%,张氏对111例高血压患者辨证施治,肝火上炎取曲池、风池;痰火内盛取丰隆、曲池;阴虚阳亢取肾俞、风池;阴阳两虚取肝俞、肾俞。结果总有效率为96.3%,在显效的101例中,经3年随访观察,维持显效者71例,有效者20例,病情反复者10例。陈氏等以艾炷灸足三里、绝骨治疗高血压病61例,见收缩压、舒张压分别下降8.02.4Kpa,总有效率为93.45%,其中,26例三酸甘油脂高于正常者,灸后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于氏等取单侧耳的降压沟、降压点、神门、内分泌、脑点及耳后肾穴,合并高脂血症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增高者加肝、脾穴,合并脑损伤加交感、皮质下;伴心损伤或心衰加心、交感及耳后心、肾穴;伴氮质血症加肾上腺、肾穴,用麝香虎骨膏置王不留行子贴压,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100例,结果显效38例,有效42例,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治疗后胆固醇、甘油三酯、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下降。王氏以白花蛇、蜈蚣、土鳖虫、地龙等药物敷贴两侧心俞、肝俞、肾俞及关元812小时,治疗100例,显效80例,有效15例。方氏等以头皮针治疗高血压病1292例,取书写、呼循、思维、听觉为主穴,配伏象头部进针至骨膜,留针30分钟,中间捻针1次,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共治3疗程。结果显效999例,有效260例,总有效率为97.91%;并发现此法对心电图、血脂、眼底等异常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且至停针18个月时,平均血压仍明显低于治疗前。胡氏等治疗高血压患者60例,针刺复溜、太溪、足三里、太冲穴,同时取对照组针刺肩骨禺、曲池等穴,结果针刺组总有效率81.6%,明显高于对照组。孙氏等以梅花针中度手法循督脉或膀胱经穴叩刺至皮肤潮红治疗高血压病36例,总有效率91.67%,同时发现患者一些并发症亦有明显改善,本疗法适用于身体虚弱,病情复杂,不宜口服降压药的病人。张氏等对61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别分组行针刺足三里治疗,结果显示三者均有较好的降压作用,无显著性差别,但以针刺操作方法更为简便,疗效较高。
  3.小结
      
针灸在心血管疾病中临床的应用及实验室研究已经有了较多经验积累,进一步证实了它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在治疗方法上更趋于适用性,选择高效安全、方便易行的方法,如耳压、艾灸等;在治疗原则上以中西医理论为指导,使研究设计的思路更宽,治疗的针对性更强,这些都有利于对疾病的认识和疗效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