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压差是指一个人收缩压(SBP)与舒张压(DBP)之间的差。当人的血压为120/80毫米汞柱时,其脉压差(PP)就是40毫米汞柱。研究表明,根据脉压差的大小可预测一个人的心脑血管是否健康,即脉压差大的人最容易发生脑卒中,其次是左心衰竭和心肌梗塞。
目前,全世界65岁以上的人口已超过3.8亿,到2020年,将上升到6.9亿,因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总人数也将由现在的每年2800万增至4970万。在我国1991年的人口普查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患高血压的几率为32.97%~51.49%。因此,老年高血压患者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在临床上,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会随人年龄的增长而有所增高。就一个人的血压而言,从60岁开始其DBP将基本稳定并有逐渐下降的趋势,而SBP则仍有持续增高的趋势,这必然会使脉压差增大,从而导致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发生。一般来说,PP每增加10毫米汞柱,患者发生脑卒中的危险将增加11%,死亡的危险会增加16%。因此,一旦患者的SBP达到或超过160毫米汞柱,应及时给予降压治疗,这样可使其发生脑卒中的危险降低30%,死亡率会降低13%。一般来说,将患者的PP降至60毫米汞柱以下,才能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目前,对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治疗主要可采取如下措施:
一、药物治疗:
①利尿剂:小剂量利尿剂,如双氢克尿塞12.5毫克/天、氯塞酮15毫克/天或吲达帕胺1.25毫克/天,为治疗老年高血压的首选药,通常可连续使用4周,然后再根据情况加倍应用。需要注意的是,患者在使用利尿剂期间,应定期复查血钾。同时,应用强心甙或血钾在3.2毫摩尔/升以下者,应注意补钾。另外,双氢克尿塞与氨苯喋啶合用,在一定程度上可避免低血钾的发生。
②长效钙拮抗剂(氨氯地平等):其降压作用迅速、平稳、持久,且对患者血脂和血糖的代谢无不良影响。但患者若长期服用此类药物容易出现皮疹。此外,约有19%~38%的人还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可恢复的牙龈增生。
③β受体阻滞剂:大多数β受体阻滞剂可以明显降低患者发生心血管病的几率,尤其适用于有心肌梗塞病史的高血压患者。通常,患者在服用该类药物时应从小剂量开始,然后根据疗效和反应酌情调整剂量。虽然β受体阻滞剂可避免老年患者发生体位性低血压,但有支气管痉挛、严重窦性心动过缓、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或Ⅱ度以上的传导阻滞者,应禁服该类药物。
④影响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药物: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S)。常用的药物有卡托普利、依那普利和氯沙坦等。这两种药物均能通过抑制或拮抗血管组织局部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促使血管内皮合成或释放一氧化氮(NO),在短期内使平滑肌细胞的收缩反应与紧张度降低,从而达到扩张动脉,增强动脉弹性的目的。此外,长期服用这两种药物对逆转血管纤维化结构也有一定的作用。
二、非药物治疗:
许多资料表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使高血压的发病率减少50%,及时治疗高血压,可使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病率减少50%。所谓健康的生活方式主要包括适当运动,控制体重,限制食盐(每天控制在5克以下),戒烟限酒,保证摄入足够的钾、钙、镁,多吃牛奶、水果、蔬菜,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等。
总之,为避免心脑血管病变的发生,每一位老年高血压患者在积极控制血压的同时,还要注意自己的脉压差,尽可能将SBP降至160毫米汞柱以下,但绝对不能使DBP低于55毫米汞柱。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治疗高血压的目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急诊科 教授 主任医师 罗学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