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一旦老年人发现血液粘稠度过高,就应该及时降低血液粘稠度,以避免意外发生。
血液粘稠危害大
如今,血液粘稠在很多人的体检单上频繁“亮相”,可是多数人并不清楚有何危害。河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郭宗成解释说,血液粘稠度过高在医学上称为高粘血症,一般通过血流变可以清晰检测到血液是否粘稠。高粘血症对老年人的危害还是很大的。郭宗成说,正常的血液在人体内不断地循环流动,为人体各组织器官带来养分,而变粘稠了的血液流动速度就会减慢,一来使机体组织所获得的氧气和营养物质相对减少,二来更危险的就是红血球因之而聚集,形成凝血块阻塞血管,诱发心肌梗塞或脑梗塞而危及生命。
血液变稠有原因
那么,好端端的血液为啥会变粘稠呢?郭宗成认为是多种因素相互关联、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在临床上,血粘度升高多见于心脑血管病、糖尿病、高脂血症患者,但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肾病、肾衰、胃炎等也有明显血粘度变化。因此,高粘血症是广泛存在于临床多科多病的一种血液流变学异常。 郭宗成说,促进血粘度增高的因素一般可归纳为:红细胞数目增多,即红细胞压积过高,如肺心病;红细胞变形性下降,如糖尿病;红细胞聚集性增高,如肾病、血液病;血浆大分子蛋白增多,如球蛋白增多症,见于感染和传染病;纤维蛋白原过高症,如冠心病;高脂血症,常见于肥胖和动脉硬化者。
血液粘稠需治疗
那么,一旦发现自己血液粘稠度过高,需不需要治疗呢?郭宗成说,对于健康的年轻人来说,通过加强自身保健,合理饮食,绝大多数人症状可以消失,血粘度降至正常。因为人体自身有较强的调节能力来维持血液内环境的平衡和相对稳定,使你并不产生病态表现,故一般无需特殊治疗。但要注意,中老年人群出现了较明显的血粘稠症状,特别是已经患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的患者,必须及时进行药物治疗。当然使用药物须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万不可自行其事,以免出错。
避免血稠方法多
对于一些血液尚属正常的人来说,要想避免血液粘稠在生活中应注意哪些呢?郭宗成说,其实注意一下生活细节就是最简单的预防血粘稠或消除血粘稠的办法: 首先,平时要多喝水。尤其在早起时候喝上一杯白开水,最能起到稀释血液的效果,另外在三餐前一小时、晚间就寝前也要喝一杯水。需要注意的是,不宜喝冷水,因为冷水刺激胃肠血管收缩,有碍水吸收进入血液。同时也不要喝“纯净水”,其低渗状态会使水分很快进入细胞内,稀释血液的效果也不理想。理想的水是20-25℃的白开水或者淡茶水。 其次,饭菜宜清淡,多吃些粗粮、绿叶蔬菜、瓜果,如黄豆、玉米、燕麦、荞麦、洋葱、黑木耳、西红柿、胡萝卜、桔子、苹果和猕猴桃等。这些食品有一定的降血脂、抑制血小板凝聚和预防血栓形成作用。 其三,适度运动。中老年人由于身体方面的原因,不可能像年轻人一样进行很剧烈的运动,但做一些适度的运动是必要的,如跑步、登山、练太极拳等,这样可以加速血液循环。(59亿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