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和心衰悄然“牵手”
事实上,高血压病人很多人尚不得知他们的心功能已经出现问题。人们多了解高血压会导致卒中、冠心病,对高血压与心衰的联系却不那么明晰,这也与心衰的发病历程有关。
据卫生部北京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介绍,高血压最早影响心脏的左心室舒张期功能,早期病人症状不明显,通过一系列检查才能得知,这一阶段称心功能不全(代偿期)。一般起病数年至十余年之后,病人才会出现典型的心衰临床症状,这一阶段称心衰的失代偿期。反复或持续发作的左心衰竭可影响右心室功能,从而发展为全心衰竭。
感觉不到的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以悄然而迅猛的态势蔓延,直至近几年数位社会知名人物因其先后辞世,才得到广泛的提及和普遍的重视。这一时候,心脑血管疾病在全国的发病状况已颇令人焦虑,被称为“无声的杀手”。
绝大多数高血压属于慢性进行性疾病。随着时间推延,病情会逐渐发生变化,原来长期服用的降压药疗效可能不如以往那么有效,或可能产生某些耐受性。
而且,高血压对人体造成的危害还表现为重要靶器官损伤。如:出血性或缺血性脑卒中;高血压性心脏病可引起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合并冠心病时可发生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高血压也是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罪魁祸首之一。
由此可见,不论是针对病情变化和不良反应来调整治疗方案,还是定期对心脑肾等靶器官功能状况做相应的检查,患者与大夫的长期沟通和交流必不可少。
心血管疾病治疗的长期性还表现在患者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上。降压药是关键并不错,但日常饮食起居、生活习惯、精神状态等对调控血压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例如通过戒烟、低盐饮食、减肥、适当锻炼等,可使不少轻度高血压患者甚至不吃药血压也可降到正常,中重度高血压患者服药的同时长期坚持上述非药物治疗,同样也会带来很大裨益。
心血管疾病的个体化特点还体现在另一方面。不同情况的病人需要控制的血压、血脂等标准不同,很多时候化验单上貌似正常的数值其实已经很危险。如果拿着化验单到医院就诊,大夫就能够结合受检者的年龄、所患疾病、是否合并其他危险因素等情况具体分析,来判断受检者的各项指标是否真正正常。
寻找适合自己的“好药”
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病,药物需要长期服用,降压药的选择和适用就显得格外重要。
由于每个病人的年龄、性别、病程各不相同,血压的基础水平也各自不同,还存在伴有各种并发症等临床情况的不同,所以选用哪一类降压药要根据每个人的情况来综合考虑。汪芳大夫说得干脆:“不能说贵药就好,总之能降低你的血压、预防心脑血管病的就是‘好药’,降压及预防效果不理想的则是‘差药’。”
一方面,患者的身体应对药物有承受能力。如果一种药降压效果很好,但是吃药以后会引起咽痒咳嗽、心跳很慢、脚踝肿胀等问题,就不能长期服用这种药。
另一方面,几十年的药费开销不得不纳入考虑。 “只能从个体的角度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好药’,前提是要把血压降下来,控制在理想的水平。”“经济条件有限的病人不妨服用一些价格较为低廉但有肯定证据的降压药,以保证能够长期服用来控制好血压。”(来源:北京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