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血栓真正的难点并不在方式方法上,而是在“重视”与“坚持”上。血栓在造成严重后果之前并不会有明显症状,但一旦发生中风、心梗、肺栓塞则悔之晚矣。因此,在我们拥有健康体魄的时候就应开始重视它,坚持各种预防措施,建立起良好的生活方式,才能最终“防血栓于未然”。 血栓性疾病发病率高且表现多 记者:一说血栓,大家就想到脑血栓、静脉血栓,血栓病还有其他的表现形式吗? 房淑欣:事实上,血栓可以在血管的任何地方因发生栓塞的部位不同,临床表现千变万化。最常见的有脑动脉血栓、冠状动脉栓塞、下肢动脉血栓、下肢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等。由于部位不同,症状表现也复杂多样,有的发病就有严重的表现,如脑梗塞的突然偏瘫失语、心肌梗塞的胸痛、猝死,股动脉栓塞出现的五种特征,即疼痛、感觉异常、麻痹、无脉和苍白、下肢坏死等;有的却无明显症状,如最常见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常无特殊表现,有的仅有小腿酸胀不适,大多数病人以为是劳累或着凉,不以为意,其实这时是最佳的治疗时机,遗憾的是90%的病人未能认识到本病,及时治疗,待到出现典型的下肢水肿时,血栓已开始“机化”,不仅给治疗带来很大的困难,而且很多人留下了后遗症,成为终身遗憾;再如肠系膜上动脉或静脉血栓形成,常常因为腹痛而就诊于普通外科,待到明确诊断后,为时已晚,有的发生生命危险,有的手术后也留下后遗症,长期腹痛腹胀,有的甚至只能跪着从早待到晚、又从晚挨到天亮,真是苦不堪言。 正常情况下,人体血管受到损伤时,会形成血凝块(血栓)“堵住”缺口,以避免过量出血。同时,抗凝系统启动,以保持血液在血管中的正常流动,不至于因过度凝血导致血栓形成。这是一个动态的平衡状态。但是,各种原因导致的凝血功能亢进、抗凝功能削弱都会打破这种平衡,使人体处于“易栓状态”,极易发生血栓类疾病。 多数血栓与生活方式相关 记者:既然血栓病是人体血管凝血功能和抗凝血功能平衡失调,是否一般情况下不遗传呢? 房淑欣:血液病专家研究发现,有5%的血栓是由于遗传缺陷所致,称为遗传性易栓症,包括抗凝血酶缺陷、蛋白C缺陷症、异常纤溶酶原血症等多种。起病隐匿,容易被忽视或漏诊。如遗传性抗凝血酶缺陷症,好发于10~25岁,且反复发作,并可遗传至后代。所以有血栓病家族史的;无明显诱因的多发性血栓形成;幼年或青少年期发生的血栓;对常规的抗血栓治疗效果不佳等人群就要警惕遗传相关血栓病的可能。 记者:除了遗传,血栓还与什么有关系呢? 房淑欣:除了遗传,多数血栓性疾病和人类的生活模式有着密切的关系。比如,吸烟是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主要诱因之一。据流行病学调查,该类患者中,有吸烟史者高达65%~95%,戒烟能使病情好转,再度吸烟者则病情加重。还有高脂肪饮食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和引起血栓病的重要因素。此外,口服含雌激素的避孕药也是诱发血栓性疾病的一种重要危险因素,据西方人群统计,服药者发生静脉血栓的危险性比未服药者高7~10倍,发生心肌梗塞死的危险性高3~4倍,脑血栓形成发生率约高9倍。此外,血栓性疾病还经常发生在孕产妇、外科手术后长期卧床或制动、以及恶性肿瘤患者中。 记者:血栓出现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如果能够早发现自己有血栓呢? 房淑欣:你所说的是血栓前状态,也就是指凝血、血小板功能增强,纤溶、抗凝功能减弱,血液黏度增高,有血栓形成倾向但尚未形成血栓的状态。此时在特殊因素的诱导下,比如劳累、情绪激动、缺水等,很可能导致血栓形成。这种可能性据不完全统计在脑血栓形成患者中约占80%以上,且还有上升趋势。研究表明,血栓前状态下的血管内皮细胞、血小板、凝血、抗凝以及血液黏度等多种因素已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因此,通过有关检测有可能识别血栓前状态,这对及时加以处理,防止其发病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如果出现下列情况,要高度警惕,尤其是对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乏力、头昏、头晕、头痛、记忆力减退、思维反应迟钝、睡眠较差,行走时双下肢凝重、无力,如果您已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哪怕是其中之一,平时又爱吸烟、爱大量饮酒,尤其是您家族中有脑血栓形成患者,那么这种人就需要及时到医院做相关检查,以达到正确防治的目的。 定期输液防不了脑血栓 记者:很多老年人都知道定期输液能够预防脑血栓,认为输液能够有病治病无病防病。输液真的有这么灵吗? 房淑欣:脑血管病的发病机制很复杂,仅危险因素就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高血脂、肥胖、吸烟、红细胞压积增高等20多种,只有有针对性地、坚持不懈地治疗这些危险因素,才能更好地控制脑卒中的发生。以学术界公认的脑卒中的最重要危险因素高血压来说,它可使血管狭窄、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栓塞或造成出血。降血压是一个长期的治疗过程,而输液根本降不了血压。同时,对心脏病和糖尿病应进行针对性治疗,而短期输液既不能治疗心脏病,又不能控制糖尿病,因而也就无从说到疗效。 输液只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有效。如脑栓塞、血栓形成的急性期等,应由医生视病情决定选择哪些药物静脉滴注,因有的药物能稀释血液、改善脑局部病灶的循环,增加脑血流量,有的可抗血小板聚集,有的有溶栓作用等。特别是溶栓治疗必须在有条件的大医院进行,因其副作用是易引起出血。 另外,每年输液用于预防血栓形成是否有效,只有在做过卒中后定期输液与卒中后不输液的长期对照试验后,再根据临床统计结果下结论,但遗憾的是时至今日还没有人做过这方面的比较。 但可以肯定的是,现有的科学根据说明,输液的药效只能维持很短的时间,即便是对高血脂病人,仅靠一年两次的输液也根本解决不了预防的问题,何况输液停药后还有一部分人病情会呈现反弹,输液降脂来预防卒中是否有效还有待研究,更重要的是输液还会带来过敏反应问题,像休克、心衰、肾衰等,严重的还会危及生命。 老年人血栓的夏季预防 记者:很快就要进入夏季了,夏季作为血栓病高发季节,给老年人哪些提醒? 房淑欣:进入夏季,血栓病的门诊量较平常有所增加,患者绝大部分年龄较大,因此老年人要加强预防,尤其一些已有血栓病先兆的老年人在生活上更要谨慎。首先要知道夏季血栓病的诱因。 第一就是血液原因。进入夏季,人们出汗较多,水分流失快,容易造成血液黏稠,而引发血栓病。老年人在夏天一定要保证水分供应,维持正常血压,保证脑的血液供应,血压低也容易出现血栓。老年人出门一定要记得带上点水,随时补充,不要等到渴得受不了才想起喝水,出汗多时要注意补充水分,在饮食上要注意低盐、低脂,多吃些富含纤维素食物。 第二个是血管因素。夏季气温高,老年人在家闲来无事,为了降温,整日在风扇、空调下吹着。老年人的血管本身就脆弱,如此一来,很容易导致血管痉挛,而形成血栓。因此,老年人夏天要进行适当的户外运动,在室外较为通风、阴凉的地方,与朋友们聊聊天,不但心情舒畅,更有利于血管的通畅。同时要经常对血液、血压以及血管等各方面定期检查。 第三个就是情绪。生活不规律,情绪激动容易引起血液波动,这就是为什么一些看起来十分健康的老年人会忽然得血栓病的原因之一。 另外心脏方面的病因,也是引起血栓病的因素之一。心律失常、心房纤颤,使血液在心脏内形成血栓,随血流阻塞脑血管,而颈动脉斑块,遇较强外力作用,造成脱落,阻塞脑血管。房颤的患者可采用阿斯匹林、华法林的药物预防措施,同时要注意调控血压、血糖,呼吸睡眠暂停的老年人也应该进行治疗。前沿技术引入血栓治疗 记者:对于血栓有什么新的治疗手段? 房淑欣:下肢缺血性疾病的高发病率及致残率已逐渐被人们所重视。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内科保守治疗及下肢动脉搭桥治疗。但药物治疗效果欠佳,下肢动脉搭桥不适合所有的患者。多数患者最终难以避免高位截肢。近年来,国内外多次报道了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为内科保守治疗效果欠佳、下肢动脉流出道差、不适合下肢动脉搭桥者、或体质差无法耐受搭桥手术的患者带来福音。 记者: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与传统治疗比较有哪些优点?哪些情况适合干细胞治疗? 房淑欣:2005年,山东省交通医院血栓中心的医生们为1例84岁高龄的患者实施了第一例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术。老汉长期患有下肢缺血,导致下肢冰冷、频繁抽搐、疼痛难忍,整夜不能入眠,脚不能着地,面临高位截肢的危险。因为高龄体弱,身患冠心病、脑血栓等多种疾病,无法耐受手术治疗。医生们在局麻下抽取自体骨髓适量,在体外经过细胞分离液处理、离心后,提取单个核细胞,再稀释成单个核细胞悬液,然后在硬膜外麻醉下,选取缺血肢体大腿中下段及小腿部前、后、外侧肌群肌肉注射。该患者进行干细胞移植后,手术当晚原冰冷的患肢就感到了温暖,术后第4天,患肢疼痛完全消失,未再出现下肢疼痛。 干细胞治疗采用的是患者本人的骨髓干细胞,不存在排异问题。操作简单,创伤小,患者易耐受,费用低。与传统内科治疗、介入治疗及手术治疗比较,可有效缓解肢体疼痛,对肢体缺血引起的溃疡面愈合有促进作用,可降低截肢平面,减少截肢率、再截肢率。适应于糖尿病四肢血管神经病变及动脉硬化闭塞症等患者。对于间歇性跛行且静息状态下踝肱指数(下肢动脉血压与同侧上肢动脉血压之比)小于0.9;或已有静息痛、溃疡、坏疽者;动脉造影显示下肢远端没有动脉流出道、无法进行下肢动脉搭桥者;药物保守治疗效果不佳者、又无法进行下肢动脉搭桥者;或不愿意接受下肢动脉搭桥者;虽然动脉造影显示下肢远端有较好的动脉流出道,可以进行下肢动脉搭桥,但是由于病人年老体弱,无法耐受外科搭桥手术的病人。 记者:自体干细胞移植是近几年研究的热点,干细胞移植在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方面还存在哪些问题? 房淑欣:干细胞具有高度增殖和分化为体内各种细胞的潜能,因此它有可能作为移植疗法中的细胞来源,治疗很多疑难疾病,是近几年研究的热点。目前,干细胞在血管外科的应用中业已显示出了美好的前景。虽然治疗性血管再生的临床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仍然存在尚未明确的一些问题。首先,干细胞在整个发育过程中,究竟处于哪个阶段时最适于移植?细胞移植的最佳途径、数量、时间是什么?有效合理的细胞移植后疗效判断指标是什么?如何将作为组织工程血管种子细胞的干细胞进行体外定向培养及传代?这些都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但细胞移植无疑是现代移植学发展的方向之一,随着研究深入,细胞移植或许能成为一项能从根本上改变糖尿病足或其他原因所致的下肢缺血性疾病的突破性治疗方法。(山东省交通医院血栓病房主任 房淑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