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的刘先生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服药控制得一直很好。前不久上班途中,突然倒地,送医院,被明确诊断为大面积心梗并发室间隔穿孔。南京76岁的杨老伯,高血压多年,今年4月的一天,他在自家小院摆弄花草,忽然倒地,不省人事,被诊断为突发脑中风,中风后遗症造成杨老伯左手至今不能握东西。
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冬季和春季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季节,然而,仅南京市各大医院2008年临床发现,进入夏季后,医院收治的心脑血管病人,比平时增多了20%。
夏日心脏最苦最累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心内科副主任黎莉介绍说,现代医学也发现,当气温超过33℃时,人体新陈代谢会显著提高。气温升高,人体皮下血管扩张,皮肤血流量比平时增加3~5倍。这些都加重了心脏的工作量。同时,天热,汗腺开张散热,“汗为心之液”,汗出过多,血容量降低,黏稠度加大,心脏泵血时会更加吃力。心脏为了保证正常工作,需要足够的氧气、葡萄糖等能量物质。心脏本身所需的营养,主要是通过左右两侧冠状动脉来供应的。人在高温状态下,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心率加快,冠状动脉收缩,致使供应心脏本身的血流减少。夏季,心脏很劳累,本身的营养供应又相对较差,此时,如果人的冠状动脉再发生粥样硬化,管腔变窄或堵塞,心脏的血液供应量就更会减少,这时就会发生胸闷、憋气、心慌、气短、头晕、心动过缓、心动过速,引起心绞痛、心肌梗死,甚至会心跳停止而猝死。
低气压使机体易缺氧
对于杨老伯的脑中风,江苏省中医院心内科副主任王振兴介绍说,夏季雷雨前高温、高湿的闷热天气里,正常人都会感到心闷、不适,更何况那些高血压患者。机体20%的氧气为大脑所用,心功能下降,脑供血供氧不足,就容易引起脑中风。
原来,人每天需要约750毫克的氧气,当大自然气压下降时,大气中的氧分压、肺泡中的氧分压,以及动脉血氧饱和度都会随之下降。氧是心肌细胞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心脏没有“氧仓库”,完全依赖心肌血供给,所以一旦动脉血氧饱和度下降,立刻会影响到心肌细胞的氧供应。缺氧的直接后果,是心肌细胞有氧代谢减弱,产能减少,心脏活动时必需的能量供应不足,容易影响到心脏的收缩功能。
夏季养心乃自然之道
中国历代养生家都强调老年人养生要“顺四时而适寒暑”,充分说明了老年人养生贵在顺应自然。《黄帝内经》集四时养生理论之大成,提出了“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一重要观点,总结出春“养生”、夏“养长”、秋“养收”、冬“养藏”的四时养生规律,随生、长、化、收、藏的规律调养五脏。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老年病科副主任医师杨丽华说,夏季是“天地气交,万物华实”的季节,炎热的夏季,以暑湿之气为主,暑为阳邪,其性升散,易耗气伤津,损伤人体的阳气,因此养阳为夏季养生的关键;夏季与五脏的心相应,气候炎热,汗液外泄,易耗伤心气,所以夏季要重视养心。
中医夏日养生,重在“精神调理”,即,以“心”养生。在夏季,要用“心”来“安神定志”,如此,才能较好地支配阳气和血脉的正常运行,老百姓也说:“心静自然凉”。
夏主心,而热、湿邪最宜伤及心脾,使心、小肠、脾、胃的功能失职,故夏季的按摩养生应以心、小肠、脾、胃经上的穴位为主。可选用丰隆、三阴交、梁丘、足三里、百会、劳宫、合谷、天枢、膈俞、脾俞等穴进行按摩。另外,运动养生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适度运动、动静相宜,动以养形,静以养神,动静合一,形神共养。锻炼时间应选择在清晨或傍晚天气凉爽时进行,尽量避免在10时至15时紫外线最强的时候锻炼,活动场地宜选择在河、湖水边、公园庭院等空气新鲜的地方,这样更有利于提高锻炼效果。(来源:当代健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