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正常对于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及生长发育至关重要,无论是高血糖还是低血糖均对人体有害。毫不夸张地说,血糖高低牵动着每一位糖尿病患者的神经。临床上,经常有糖尿病友向我提出这样的问题:“血糖究竟控制在什么范围为好?所有糖尿病人是否都采取同一个控制标准?”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其实不然。
严控血糖好处多
众所周知,长期高血糖可导致各种严重慢性并发症,尤其是微血管并发症(如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等等)。以DCCT(糖尿病控制与并发症试验)和UKPDS(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为代表的大型循证医学试验证实,严格控制血糖可以显著减少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及死亡率,从这个角度上讲,所有糖尿病患者都需要严格控制血糖,这已成为大家的共识。
但是,严控血糖的风险也很大。正所谓“有其利必有其弊”。严格控制血糖的弊端就是低血糖风险增高。如果是轻度低血糖,只要适当进食即可很快恢复,不会对机体产生严重影响;但若是严重低血糖,如果没得到及时救治,则会给机体造成严重危害甚至有生命危险。
血糖控制目标应当“两全其美”
严格控制血糖固然益处多多,但低血糖的风险也随之加大,而严重低血糖的危害甚至比高血糖更甚。因此,对血糖控制目标的制定,要兼顾利益与安全,换句话说,要使减少并发症的效应最大,而发生低血糖的危险最小。本着这一原则,我国制定的成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标准为:空腹血糖4.4~6.1毫摩尔/升,餐后2小时血糖4.4~8.0毫摩尔/升,糖化血红蛋白小于6.5%。
不同人群,标准有别
前面提到的空腹血糖不超过6.1毫摩尔/升,餐后2小时血糖不超过8.0毫摩尔/升这个标准,主要适用于普通成年糖尿病患者,尤其是2型糖尿病人群。其实,许多人的血糖控制目标与一般人群是不一样的,比如青少年、孕妇、老年人,都有各自的控制目标。
糖尿病儿童
由于儿童的饮食不可能很规律,日常活动量变化较大,并且缺乏对低血糖的自知力及应对手段,如果过于追求血糖达标,不仅容易发生低血糖,还可能因营养摄入不足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因此,应适当放宽儿童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标准,餐前(包括空腹)血糖控制在5.0~10.0毫摩尔/升就可以。
糖尿病孕妇
高血糖对孕妇及胎儿均可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对糖尿病孕妇的血糖一定要严格控制,使其尽可能维持在正常人的水平。孕妇糖尿病人餐前及睡前血糖不能超过5.5毫摩尔/升,餐后1小时不能超过7.8毫摩尔/升,餐后2小时血糖不能超过6.6毫摩尔/升,如果高于这一标准就要及时干预。
老年糖尿病人
与成年人相比,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风险较大,而且容易发生“无症状性低血糖”,患者可在没有明显低血糖先兆的情况陷入昏迷状态;另外,老年糖尿病患者易并发动脉硬化及心血管病变,一旦发生低血糖可诱发脑卒中和心肌梗死,这都是很危险的。因此,老年患者的标准也比成人相对宽松,只要空腹血糖不超过8.0毫摩尔/升,餐后2小时血糖不超过12.0毫摩尔/升即可。
有严重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
对于有严重慢性并发症的患者,或血糖波动大、频发低血糖的患者(如“脆性糖尿病”),或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的糖尿病患者,或者有晚期癌症的糖尿病患者,其血糖控制目标也应适当放宽,只要空腹血糖不超过8.0毫摩尔/升,餐后2小时不超过11.0毫摩尔/升即可。
专家观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究竟控制在什么范围为宜?回答是因人而异,根据患者的年龄、发生低血糖风险大小、是否存在严重并发症等具体情况而定,而不能搞“一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