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患有高血压的老友与我聊天:女儿买了一只电子血压计,作为生日礼物送给他。这只电子血压计操作倒也方便,可是每一次去医院配降压药时,医生测得的血压与自己在家里用电子血压计所测得的血压值并不一样,有时还相差很大。一般都是电子血压计所测的血压值较低。
不少高血压患者也向我提出过同样的问题:电子血压计测得的血压值准不准?
人们疑虑电子血压计的准与不准,是相对于标准血压计(传统的柱式水银血压计)而言的。某研究单位曾对几百例高血压病住院患者分别用电子血压计和标准血压计进行对照,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测得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并无多大差别。由此看来,使用电子血压计时,如操作得当,测得的血压值也应该是准的。
我国高血压患者众多,而对于“怎样测血压”这个非常基本的常识的知晓率却非常低,甚至一部分医生测量血压的方法也不规范。其实,《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试行本)对如何使用标准血压计测量血压已经提出了基本要求——
(1)被测量者至少安静休息5分钟,在测量前30分钟内禁止吸烟和饮咖啡,排空膀胱。
(2)被测量者取坐位,最好坐靠背椅:裸露右上臂,肘部置于与心脏同一水平。
(3)使用大小合适的袖带,袖带内气囊王少应包裹80%上臂,大多数人的臂围25~35厘米,宜使用宽13~15厘米、长30~35厘米规格的气囊袖带,肥胖者或臂围大者应使用大规格袖带,儿童用较小袖带。
(4)将袖带紧贴缚在被测者上臂,袖带下缘应在肘弯上2.5厘米。将听诊器的头置于肘窝肱动脉处。
(5)最好选择符合计量标准的水银柱式血压计进行测量。
(6)测量时快速充气,气囊内压力应达到桡动脉搏动消失并再升高30毫米汞柱,然后以恒定速率(2~6毫米汞柱/秒)缓慢放气。心率较慢时放气速率也较慢。获取舒张压读数后快速放气至零。
(7)在放气过程中仔细听取柯氏音,收缩压读数取柯氏音第1时相(开始音),舒张压读数取柯氏音第V时相(消失音)。
(8)应相隔2分钟重复测量,取2次读数的平均值记录。如果2次测量的收缩压或舒张压数相差,5毫米汞柱,则相隔2分钟再次测量,然后取3次读数的平均值。
据笔者观察,在医院门诊室用标准血压计测量血压,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操作不规范。常见的现象是医生把袖带扎得很低(甚至扎在肘弯处),听诊器的头插在袖带内,由于外周阻力不同,测得的血压可能偏高;有的病人穿着好几件毛衣,因嫌麻烦而不愿脱衣袖,只是用力把衣袖往上捋,这样,测得的血压就会偏低。而且医生往往不管桡动脉搏动是何时消失的,不停地捏气囊,把读数打得非常高,随后又快速地放气,这样,测得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显然都低于实际值;一次测量完毕,不再复测一次,由于操作不规范,测得的血压是不准确的。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况:一个高血压患者在同一时间段内请两位坐面对面的医生测血压,测出的血压值可能相差很大。
(2)“白大衣性”血压升高现象。据美国学者研究表明,15%~20%的高血压患者只有在医生出现的情况下血压升高。这种“白大衣性”高血压在老年人中较常见。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中心的匹克林博士说:对于许多病人,由医师在其诊所内测量的血压实际上很可能是不可靠的。
患者应该使用准备的血压计在家测量血压,将测量的结果告诉医师以进行治疗。如果在诊所内测量的血压和在家测量的血压之间存在差异,医师应该认为在家测量的血压较可靠。
在诊所和医院里,水银柱式血压计仍然普遍被应用,然而,这类血压计可能逐渐被取代,部分原因是汞可能污染环境,故使用电子血压计取代水银血压计是好的选择。
与医院测量的血压相比,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能更好地预测心血管风险并有助诊断“白大衣性”高血压。动态血压监测有助于识别那些夜间血压不下降的高血压患者,因为这些患者患心血管病风险较高。
由于目前医院门诊室测量血压相当普遍地存在操作不规范现象(这种现象必须纠正),笔者认为,高血压患者还是购买一只符合国际标准的上臂式全自动或半自动电子血压计,可以在家里自测,这样测出的血压较准确,且可随时了解血压的波动情况。(来源:祝您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