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粘滞血症是因血液粘滞性增高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其与红细胞变形性降低或聚集性增高及血小板功能亢进、纤维蛋白原、胆固醇含量增高或红细胞比容绝对或相对增高等因素有关。 高粘滞血症(BHS)是由一个或几个血液粘滞因素升高所致的综合征。血液粘滞因素主要包括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率、红细胞内粘度和刚性。血浆中对血液粘度影响最大的是纤维蛋白原的含量。红细胞是影响全血糖度最重要的因素,正常人红细胞约占血细胞总体积的95%。红细胞聚集增加,红细胞刚性增加使其变形能力减弱,是使血粘度增加的主要因素。白细胞和血小板在生理情况下仅占细胞总体积的1/600和1/800,故对血液粘度影响不大,但在白血病和血小板增多症时,对血液粘度的影响则不容忽视。
临床上引起高粘滞血症的各种因素之间相互影响,并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导致血流阻力增加,微循环流量减少,组织缺氧。因此高粘滞血症常常诱发心绞痛、心肌梗塞和脑血栓形成;使高血压病及外周血管疾病(如雷诺征)的病情加重,促进重症糖尿病人下肢动脉和视网膜血管血栓形成;也是大手术后诱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因素。因此高粘滞血症的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其治疗主要分为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两大类。
1 药物治疗
1.1 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
抗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形成。小剂量乙酰水杨酸通过使PG合成酶(环加氧酶)活性中心的丝氨酸乙酰化失活,并因此减少血小板中血栓烷A2(TXA2)的生成而起作用。它在预防血栓、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肌梗死中疗效显著。但大剂量反而有促进血栓形成的作用。
1.2 噻氯匹定(抵克力特、抗聚灵)
目前临床应用广泛,它主要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从而起到降低血粘度、抗血栓形成的作用。对血栓栓塞 和粥样硬化造成的动脉循环障碍取得了明显的疗效。一般用量抵克力特0.25~05g/d,每天1次,或隔天1次。
1.3 水蛭
通过影响前列腺素水平和抑制血小板凝集从而降低血液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率及血沉。故而对肾病综合征患者的血浆粘度恢复正常、蛋白尿消失及水肿消退有明显效果。
1.4 蝮蛇抗栓酶
主要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含量。它能使血浆中的纤维蛋白转化为可溶性的纤维蛋白多聚体,而这种多聚体在循环系统中能被网状内皮细胞吞噬,也能被纤溶酶降解,从而在体内造成低纤维蛋白状态,使血粘度大幅度降低而起抗凝作用。苏林青等对210例高粘滞血症的患者在禁用抗凝药的情况下,用腹蛇抗栓酶1.0U/d,15d疗程结束后复查全血粘度(高切变和低切变)、血浆粘度、红细胞比容,结果显示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均有显著改善(P<0.01)。
1.5 巴曲抗栓酶(Batroxobin,DF-521,东菱精纯克栓酶)
是一种单成分溶血栓、改善微循环的治疗剂。其作用在于分解凝血因子Ⅰ,促进纤溶酶生成,降低血粘度,抑制红细胞聚集,抑制红细胞沉降率,增强红细胞的血管通透性及变形能力,降低血管阻力及改善微循环通透性。史承耀等报道,160例血粘度增高患者应用巴曲抗栓酶治疗7d后,血浆粘度、凝血因子Ⅰ、优球蛋白溶解时间、全血粘度(高切变和低切变)等均较用药前有显著差异(P<0.01),红细胞比容、血沉也有改善(P<0.05)。
1.6 消栓灵
是我国长白山白眉蝮蛇毒液中分离提取的复合酶剂,主要成分有类凝血酶、纤溶酶和激肽酶。治疗结果表明有,消栓灵对血浆粘度增高型BHS有效率为100%,红细胞及血小板聚集增强型BHS有效率为96.43%,红细胞比容增高型BHS有效率70%,红细胞变型能力低下型BHS有效率16.67%。消栓灵治疗后患者的血沉、血沉方程K值、血浆粘度和凝血因子Ⅰ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
1.7 肝素钙
小剂量肝素钙皮下注射,每次10?000IU(1ml),20d为一个疗程,治疗前后血粘度有明显下降。同时肝素钙也有显著的降低胆固醇、甘油三脂作用,故对高粘滞血症合并高脂血症者尤为适用。
1.8 己酮可可碱(PTX)
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甲基黄嘌呤衍生物,通过增强红细胞及白细胞的变形能力,减弱白细胞靠近血管壁的能力,从而起到降低血粘度的作用。其扩血管的作用早在70年就已被欧美等国家用于慢性闭塞性动脉血管病所引起的间歇性跛行,并取得明显的疗效。近年来PTX在改变血液流变学方面的作用也逐渐为人们所认识。另有研究报告PTX可使血浆凝血因子Ⅰ减少,抑制血小板聚集,并促使血管内皮细胞生成前列腺素增加,降低血粘度。目前临床广泛用于治疗慢性闭塞性动脉疾病、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所致血管病。
1.9 中药
中药治疗主要是通过提高红细胞变形能力,减少细胞(特别是红细胞)以及血小板的聚集性来降低血粘度。常用的丹参、当归、川芎、红花、醋柳黄酮等。
2 物理治疗
物理疗法治疗高粘滞血症发展较快,其中常用的有:
2.1 紫外线照射充氧自血回输(UBIO)
该技术开始于1928年[7],Knott首先用于临床抢救1例产后败血证,显示了对控制细菌感染的良好作用。由于其安全可靠,适应证不断扩大。目前主要用于和中类感染、高脂血症、高粘滞血症、肺心病、脑血管疾病、冠心病和原发性高血压等疾病中。该技术在慢性肺心病高凝状态治疗中应用较多,疗效也很显著,接受治疗患者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比容均明显下降。
2.2 红细胞单采和血浆置换疗法
该法是通过清除血液中过多的红细胞和蛋白质而达到迅速降低血液粘度和改善由此所致的临床症状。在对肺心病高粘滞血症的治疗中,该技术结合氧疗、抗感染等,不仅血液粘度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而且紫绀、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也有明显缓解。
2.3 激光技术
该技术的应用是近年来临床治疗高粘滞血症的较新方法,对改善慢性肺心病高凝状态及冠心病高血粘度疗效明显,该技术前景非常广阔。
无论是从高粘滞血症的病因还是从其造成的后果来看,尽早尽快地降低血粘度均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在高粘滞血症的治疗中,中药的降粘疗效虽温和持久但起效较缓慢,西药虽见效快但易产生并发症,如常见的出凝血功能障碍。而物理治疗以其安全可靠和疗效显著越来越被医学界认同,最终将成为高粘滞血症的主要治疗方法。
无创伤治疗脂肪肝的最新治疗方法—一刻通心脑血管病三高激光治疗仪(弱激光血管外照射疗法)治疗脂肪肝更具有降脂、降粘、保肝、护肝的积极意义和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