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普宣传的不断深入,人们对高血压、高脂血症等医学名词已不再陌生。然而,人们对高脂血症的重视程度却远远低于高血压。究其原因,可能与高脂血症早期无不适症状且人们对其危害性认识不足有关。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不少老年患者对高血压很重视,对高脂血症却不以为然,甚至认为老年人血脂高一点是正常现象,不需要担心;调脂药副作用大,不如不吃……事实果真如此吗?
答案是否定的!
心血管疾病是引发老年人群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因素。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60岁以上人群高胆固醇血症的发生率高(高脂血症的症状),血脂异常是老年冠心病进展的独立预测因子,老年高脂血症患者发生冠心病(冠心病与高血脂)的绝对危险度要高于一般成年人。国际上多个大型临床试验均表明,在降脂治疗的疗效、药物副作用等方面,老年人与非老年人均相同;应用他汀类药物降低老年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胆固醇中导致心血管病的主要成分),可使冠心病危险性和病死率减少约30%。由此可见,老年人血脂高点“很要紧”,积极治疗高脂血症对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现状:控制率低
随着年龄增长,人体内的激素水平会发生一系列变化,脂蛋白代谢也会随之发生改变。儿童时期,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好”胆固醇)水平通常较高,而具有较强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坏”胆固醇)通常较低。进入青春期后,男性HDL-C水平开始下降,并持续低于女性;LDL-C水平在男性和女性均逐渐升高,但女性由于雌激素的影响,LDL-C的上升幅度小于男性。女性在绝经期后,LDL-C水平明显上升并超过男性。总胆固醇(Tc)和LDL-C水平到达高蜂的年龄,男性为60岁女性为70岁左右。
尽管大量循证医学证据显示,调脂治疗对患者非常有益,但在老年人群中,这一事实常常被忽视。加拿大的一项研究显示,在住院治疗的心血管高危患者中,危险因素的纠正并不令_人满意,尤其是女性及老年人,控制率更低。另一项研究显示,在急性心肌梗死的高危老年人群中,接受调脂治疗的比例只有33%,反映出医生和患者对老年血脂异常均未给
目标:降LDL-c
中国《血脂异常防治建议》中规定: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胆固醇中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成分,是降胆固醇治疗的主要目标。调脂治疗的目标值因临床情况不同而有所差异,仅凭化验单上的正常值范围来判断LDL-c是否正常以及是否需要治疗是不够的。具体指标如下:
·无冠心病且无或仅有一个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吸烟、血脂异常、肥胖、男性40岁以上或女性绝经后等)者:LDL-c应小于3.6毫摩/升,总胆固醇应小于5.7毫摩/升。
·无冠心病,但具有两个以上危险因素者:LDL-c应小于3.1毫摩/升,总胆固醇(TC)应小于5.2毫摩/升。
·存在冠心病或等同危险(如糖尿病或其他部位动脉粥样硬化)者:LDL-c应小于2.6毫摩/升,总胆固醇(Tc)应小于4.7毫摩/升。
·极高危患者:LDL-C目标值应降低到1.8毫摩/升。
注:心血管病患者若合并以下情况之一,可确定为极高危患者:①多个主要危险因素(尤其是糖尿病);②危险因素控制不良(尤其是不能戒烟);③具有代谢综合征的表现;④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正常值范围分别为小于1-7毫摩/升和大于1-0毫摩/升。
须知:遵循三个原则
老年人常患有多种慢性疾病、需服用多种药物,又常常存在不同程度的肝、肾功能减退和药物的代谢动力学改变,容易出现药物副作用。因此,不少老年患者即便知道自己血脂偏高,也不愿意“冒险”服用调脂药物。
调脂药物的主要潜在副作用是肝功能损害,主要表现为血清转氯酶(GPT)升高,但通常升高程度较轻、不产生明显症状,发生率约为2%,且停药后,多数可自行恢复正常。另外,有约0.5%的患者在服药后出现一过性肌酸激酶(cK)轻度升高,伴小腿肌肉疼痛情况。其他可能的副作用有胃肠道反应、皮疹等,一般较轻微。不过,大规模的临床试验已证实,老年人服用他汀类降胆固醇药物,并不增加药物副作用的发生率,他汀类药物可安全、有效地用于老年人群。一般地说,老年人调脂应遵循三大原则:
按血脂紊乱类型选药 目前,临床最常用的调脂药有他汀类、贝特类和烟酸类。他汀类主要降低LDL-C,贝特类和烟酸类主要降低甘油三酯。此外,它们都有轻度升高HDL-C的作用。老年人服用调脂药物的起始剂量不宜过大,应在监测肝功能和肌酸激酶的基础上,逐渐增加剂量。严重混合型高脂血症,需联合使用他汀类与贝特类或烟酸类药物时,宜根据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点,选择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较少的药物,并从各自的小剂量开始,严密观察副作用。
长期用药 血脂异常的病程与高血压类似,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服药。一旦停药,多数会在数周内恢复到原来水平。因此,若无严重副作用,老年高脂血症患者应坚持长期服药。
加强监测为保障安全,老年人应在服药前、最初服药的4~8周,以及以后定期复查血脂时,测定肝功能及肌酸激酶,以便及时发现副作用。若GPT超过正常上限3倍,应暂停服药。由药物引起的肝功能损害一般出现在用药3个月内,多为轻度的转氨酶升高,停药后可逐渐恢复正常。若肌酸激酶超过正常上限5倍,应暂停用药。若在服用调脂药物前,已出现GPT明显升高者(高于正常上限2倍),应先行戒酒、休息和保肝治疗,待GPT恢复正常后,再开始调脂治疗。GPT升高在正常上限2倍以下者,可考虑在密切监测肝功能的同时,进行调脂治疗。
需要提醒的是,虽然目前尚无老年人使用他汀类药物引起肾损害的临床证据,且辛伐他汀对肾功能有中度保护作用,可延缓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但肾功能不全患者容易发生药物代谢相关的副作用。老年人肾功能随年龄增长而减退,故在服用调脂药物时,应认真评估肾功能情况,监测肾功能变化,以便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和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