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异质性非常突出的疾病,人们虽然所患的这类疾病都叫“糖尿病”,但严格说来几乎每个糖尿病患者的病因、病理、病机、病势、病程、病位等都不一样。
对糖尿病进行分型的历史发展过程,也就是人类对糖尿病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我国中医的金代名家刘完素在其《三消论》中将“消渴症”辩证分为“上消、中消、下消”三种症型,虽然中医消渴症与西医糖尿病有着密切相似和关联,但中医的消渴症并不等于现代医学的糖尿病。真正对该病进行归纳分型还是近代的事。1965年国际上把糖尿病分为“原发型”和“继发型”两种类型,原发的又分为“幼年发病”和“成年发病”两个亚型。1980年把糖尿病分为原发、继发、隐性和妊娠四种情况,而“原发”又分为所谓“胰岛素依赖型”、“非胰岛素依赖型”和“其它类型”糖尿病,前两种类型的命名至今还对很多糖尿病患者的观念产生着重大影响。特别对“依赖”这两个字极其敏感,常常把它们与“吸毒”的依赖成瘾联想起来。因此把胰岛素也当成“毒品”,认为一旦用上就很难拿掉,会依赖成瘾。导致每当在临床上建议患者用胰岛素治疗时,绝大多数人马上就说“我不是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为什么让我用胰岛素?用上不就是终身依赖了吗?”这都是命名不当“惹的祸”!
上述分型中的所谓“隐性”也叫“化学性”糖尿病主要是指“葡萄糖耐量减低”简称IGT,后来与“空腹血糖受损”(IFG)一道称为糖尿病前期状态。1985年又对上述分型做了修订。目前普遍采用的,是世界卫生组织1999年根据美国ADA的建议重新颁布的分型方案。ADA的建议是在1997年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召开的第18届国际糖尿病联盟大会上提出的,把糖尿病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和妊娠糖尿病。彻底取消了“胰岛素依赖型”和“非胰岛素依赖型”的分型和命名,因为它误导了几乎全世界的糖尿病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