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精包子”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多名包子店老板透露,“蒸功夫”包子多为安徽安庆江镇人经营,使用的香精都是从老家带来的,江镇的孩子从来都不吃江镇自己的肉包子。 查一查“蒸功夫”的资料,是这样介绍的:鲜美大包、洁白饱满、软而带韧、食不粘牙、汁多馅大、肉质强烈、汤汁鲜香、鲜美不腻、沁人心脾。如果这“蒸功夫”包子是真功夫,不出意外,必定会成为国内乃至世界包子一品。只可惜,意外不可避免,“蒸功夫”卖起了“香精包子”,这一“露馅”,自砸了招牌。 这些“香精包子”的香精来自何方?正是来自于“蒸功夫”的发源地,安徽省安庆市的一个近4万人口的小镇江镇和周边的几个镇子上。按当地人形容,香料香精店在这里是“一家挨一家”,“遍地开花”。而更要紧的是,这些香料香精店所卖的香料香精五花八门,包括明令禁止的“veltol”香精。而恰恰是,这一种“veltol”香精,可以让问题肉和垃圾肉变成“鲜香、鲜美”,而被广泛使用于“蒸功夫”包子。 被明令禁止的“veltol”香精能在一个地方摆上货架,甚至于有的店家的宣传招牌上“veltol”香精赫然在列,个中原因就不言自明了。往往只要是一打造“某某之乡”,地方政府对当地的相关产业就会有种“特别保护”,这或许是原因之一。最根本原因,则是当地相关部门对香精的监管,没有付出真功夫,没有跳出“在办公室看样品”的“监管习惯”。 “蒸功夫”卖“香精包子”,如同毒奶粉、瘦肉精、染色馒头、地沟油一样,从源头到终端,除了为富,还有不仁。换句话说是缺乏道德血液,而这种道德血液的缺乏,造出来的东西就是毒食品,而毒食品为害的是消费者利益与安全,引发的却是社会焦虑。 肃清“蒸功夫”的“香精包子”之毒,必须要正本清源。只有堵住了产业链源头,“香精包子”才没得可卖。如何堵?其一,地方政府要克服地方保护主义,其二,监管部门要用真功夫。一是要加大监管力度,要改变“在办公室看样品”的“监管习惯”;二是要加大处罚力度,让香精生产店、经营店不敢和不能生产不能经营;其三,要完善体制机制,形成长效监管,实现无缝监管。当监管付出了真功夫,“香精包子”就没有了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