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三个字,说起来似乎人人知道,可很少有人认真地思考过,糖尿病离自己究竟有多远。
今年9月,在线发表在国际顶尖学术刊物《美国医学会杂志》上的《中国成人糖尿病流行与控制现状》调查显示:中国18岁及以上成人糖尿病患病率达11.6%,糖尿病前期人群达到50.1%。这项大型调查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副院长宁光教授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赵文华研究员共同带领,在全国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近10万名成年人。根据估算,我国每10成人中就有1人患糖尿病,还有近5亿成年人正迈向“糖尿病”大军。
宣教、控制、管理……我们一直在努力行动,可为何糖尿病却好像越治越多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内分泌与心血管疾病诊疗中心首席专家李光伟教授告诉记者,上面的调查数据乍一听确实有些“可怕”,这可能与调查采取的诊断标准有关,只要符合糖尿病的一点“蛛丝马迹”,就不放过。但是,根据这些年的临床经验,糖尿病患者确实在不断增加。其中,经济的高速增长是最大的“催化剂”。富裕生活催生了人们久坐不动、顿顿有鱼肉、每天喝两杯的不良生活习惯,成为糖尿病酝酿的温床。“现代人普遍应酬太多,出门就赶时间坐汽车;商场、地铁等公共场所,处处安电梯,几乎找不到步行的机会”,李光伟惋惜地表示。
另一方面,糖尿病“后备军”不断增加,而且他们还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糖耐量受损离糖尿病只有一步之遥,可很多人心存侥幸,觉得“偶尔一次血糖超标不要紧,少吃两口饭就行了”。事实上,只要出现糖耐量受损,就要开始积极、正规地干预。李光伟和同事在大庆做过20多年的长期随访,结果发现,如果糖耐量受损的人群不进行干预,其中93%的人会发展成糖尿病患者,且脑卒中风险和卒中导致的死亡率也会明显升高,不存在所谓的“1/3的人疾病可能不会再发展”这种侥幸。
“有1个糖尿病患者,就有1个甚至1.5个后备军”,李光伟强调,“在发现糖尿病前期信号时,就应该开始干预。”大庆研究也证明,生活方式干预能非常有效地预防糖尿病。生活中,我们可以有意识地“放弃”电梯,多走楼梯;少碰“垃圾食品”;肥胖的人可以找几个朋友,进行“减肥大赛”;外出点餐时,不要“大手笔”等。这一点一滴的改变,都会帮你不经意间远离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