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记者在国家卫计委“中国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全面管理工程”项目启动会上了解到,中国现有高血压患者3亿余人,但高血压知晓率仅为42.6%,治疗率仅为34.1%,控制率仅为9.3%。不仅如此,有许多高血压患者认为,自己的血压只是轻度升高,脑卒中、心梗应该不会找上自己,因此对于未来可能的危险往往掉以轻心。 对此,山东省心功能研究会会长、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高海青教授指出,吸烟、肥胖、血糖异常、血脂异常、早发心脏病家族史和男性年龄大于55岁、女性年龄大于65岁这6种情况都是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研究显示,我国门诊高血压患者中,有94.2%的患者合并心血管危险因素。即使是轻度高血压患者,如果合并其他危险因素,其未来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也会大大增加。 高海青说,高血压的群防群治要从“知晓你的血压”开始。“140/90”是高血压患者必须记住的一条线,它既是高血压诊断的分界线,也是高血压治疗的起始线,更是高血压控制的达标线。如果自测或筛查时发现血压高于140/90mmHg,就应该到正规医院确诊。一旦确诊为高血压,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限盐、戒烟、戒酒、减肥、早睡、运动等都要写上日程表,同时开始药物治疗,使血压达标,减少心脑血管损害。 特别是对于有吸烟、肥胖、血糖异常、血脂异常等危险因素的人群,即使是轻度血压升高,其未来发生脑卒中、心梗的危险也会大大增加。而及时开始的药物治疗,可以在心、脑、肾血管还没有被严重损害的时候就开始保护,同时也可以比较轻松地将血压控制下来。如果一直拖延不用药,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心脑血管损害从量变发展为质变再治疗,一则血压不易控制,二则对器官的损害已经无法挽回。 高海青强调,高血压患者在诊断之初就应该意识到高血压管理不仅仅是 一个降血压的问题,应该对自己的血脂、血糖、吸烟、肥胖等心脑血管危险 因素做到心中有数,进行综合评估和管理,从而减少未来卒中、心梗等严重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由卫生计生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危险因素全面管理工程”,将在全国150家三甲医院的门诊为患者进行免费血压测量及危险因素筛查。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杨房生博士介绍,项目的亮点之一,是在医院门诊放置智能触摸屏,患者只需要输入年龄、性别、血压指标等信息,略等数秒就能计算机就能对患者进行糖尿病、冠心病及脑卒中发生率的风险评估报告。医生可根据筛查结果帮助患者建立自己的“心脑血管危险档案”,并给出管理血压和危险因素的综合诊疗方案,长期关注或随访患者,帮助患者更好地预防心脑血管事件发生。该项目未来还计划实现患者通过手机APP与医生的直接联系。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保健办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刘向群教授孙为此建议,高血压患者第一次到门诊就诊时,最好提前量好体重、腰围,记在手机的记事本上,如果有不久前的血脂、血糖检查结果,也可以一并带上,以便进行风险因素的筛查和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