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有700余万中风患者。每年新增250余万名,死亡200万名。年轻化趋势显著,40~64岁的劳动力人群已占到40岁以上中风发病人群近50%。幸存者中3/4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陷及劳动丧失,重度残疾近50%。中国中风死亡率是北美的5倍。
中国中风死亡率为何如此高?原因在于院前延误!一项全国37个城市62家医院的调查结果显示,中风患者医院前延误的时间平均为15个小时。2016年的研究报告显示:只有16.9%的中风患者知道中风的最初症状;只有18.8%的患者利用了120医疗急救系统;有约33%的患者没有被急救车上的医生正确诊断为中风。
如何降低院前延误?专家们提出推行FAST:
F即Face(脸),要求患者笑一下,看看患者嘴歪不歪,脑卒中病人的脸部会出现不对称,病人无法正常微笑。
A即Arm(胳膊),要求患者举起双手,看患者是否有肢体麻木、无力现象。
S即Speech(言语),请病人重复说一句话,看是否言语表达困难或者口齿不清。
T即Time(时间),明确记下发病时间,立即送医。
但FAST在中国实施存在不易传播的问题。有多少人能记住这几个英文单词呢?
解决之策是什么?国际著名学术期刊《柳叶刀神经病学》在今年10月29日“世界卒中日”在线发表论文,呼吁在中国推广“中风120”:
看“1”张脸:脸上是否出现不对称、口角歪斜的表现。
查“2”只胳膊:同时平行举起两只胳膊,是否会出现单侧无力。
“0”(聆)听语言:是否言语不清,表达困难。
若有上述任何一种突发症状出现,旁人就应快速拨打120急救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