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完血脂检查,报告单上会清楚地写上测量值和标准值,甚至还贴心地标上了小箭头来提示指标是高是低,可很多人看不懂那些指标是什么意思,代表着什么。我们就来研究一下。
总胆固醇:血液中胆固醇的总量
总胆固醇(TC),是指所有血液中胆固醇的总含量。在血液中,总胆固醇的含量一般是3.00~5.20mmol/L。
总胆固醇升高,就意味着血液里的胆固醇变多了,人的血液黏稠度会增高,更可能出现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等相关疾病。
总胆固醇降低,可能和甲亢、贫血、营养不良等原因有关,这些人可能要检查一下是否患有甲亢,如果没有的话,就需要加强营养。
甘油三酯:“脂肪”的主要组成部分
甘油三酯(TG),是人体“脂肪”的组成部分,是被储藏起来的热量源,我们常说的“肥肉”基本就是指甘油三酯。
身体内的甘油三酯,大部分是从食物中摄入的,只要吃一些脂肪含量比较高的东西,甘油三酯的含量就会大幅度上升。但一些糖尿病、肾病综合征患者的甘油三酯也会因为本身就有的疾病而异常增高。
在理想情况下,甘油三酯的含量应该在1.70mmol/L以下,略有升高,在2.00mmol/L以下也是可以接受的,但如果超过2.00mmol/L的话,就需要长期控制饮食、增加运动量了。
甘油三酯降低,可能和甲亢、营养不良等问题有关,此外,抽血之前空腹太久、过度饥饿也会让甘油三酯的检查结果偏低。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好”胆固醇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其他指标不一样,它“越高越好”。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主要由肝合成,它像是心血管的“清洁工”,负责把血液中多余的胆固醇输送到肝脏去分解、排泄,防止这些胆固醇沉积在血管壁上,引起心血管疾病。血液中胆固醇变少了、血管通畅了,冠心病发生的概率也会降低。
正常情况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应该处于0.91~2.17mmol/L的范围。如果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的话,会有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正常情况下很难升高,通常和服用一些“他汀类”的药物有关。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坏”胆固醇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和冠心病有直接关联的一类胆固醇,它在总胆固醇里占60%。一般来说,正常人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范围在2.07~3.11mmol/L,最多不能超过4.92 mmol/L。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后,容易沉积在心血管的动脉壁上,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引起冠心病、脑卒中等疾病,还可能诱发脂肪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