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是血管中流动的血液凝固产生的团块,可以发生在血管的任何部位;血栓栓塞性疾病发病率高,一旦形成,具有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血栓几乎与所有疾病过程都有关系;抗栓和溶栓治疗可以明显减轻血栓栓塞相关疾病的危害。
动脉血栓发生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的基础之上,而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又与多种危险因素相关,可以这样说,“危险因素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导致血栓形成,血栓形成导致血管事件,这些血管事件包括脑梗死、心肌梗死和下肢缺血性坏死和截肢等,严重导致死亡”。由动脉这样血栓形成导致的死亡占人群总死亡的50%以上。阿司匹林加氯吡格雷对于每一个重要部位的动脉血栓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都有临床试验在进行之中,其中包括脑血管、心脏血管和外周动脉血管。对于动脉血栓性疾病的治疗,皮下应用不用监测的低分子肝素正在逐步取代静脉应用需要监测APTT 的普通肝素。
静脉血栓多发生在下肢的深静脉,不但影响下肢功能,还会发生肺栓塞导致严重后果,在西方国家肺栓塞导致的死亡占人群死亡的第3位。我国外科对于深静脉血栓形成还缺乏准确的流行病学资料,初步结果看发生率与欧美国家并无差别,但我国大手术后很少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肝素 (低分子肝素) 和 (或)机械装置 (弹力袜、间歇气压装置)能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的发生,戊糖用药1周的效果比低分子肝素好1倍,口服的直接凝血酶抑制剂也显示了良好的预防效果。
房颤和换瓣术后血栓栓塞发生率高,危害严重,循证医学试验证实了华法林预防血栓栓塞的效果和安全性。我们自1999成立血栓防治专科门诊,迄今使用华发林治疗患者700余例 (包括静脉血栓栓塞患者),实践证明使用华法林维持国际标准化比值在2.0~3.0对中国人既有效又安全。
动脉粥样血栓形成性疾病的发生与生活方式和多种危险因素相关,应从防止危险因素的出现着手;第二是控制相关危险因素,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生和进展;第三是防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防止发生心脑血管事件;一旦发生血管事件,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出现严重后果;最后至关重要的是防止再发生血管事件。
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手术和介入办法,需要内外科结合,预防与治疗相结合,优化诊断和治疗程序,争取让患者得到最大的获益。防治血栓性疾病不单是医生的职责,也需要提高公众的认识水平,需要政府和媒体的广泛支持。血栓相关疾病需要全方位的防治策略,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国民更健康,更长寿。摘自《医学研究通讯》
作者简介:胡大一,男,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突出贡献专家、享受政府专家津贴。现任同济大学医学院院长、首都医科大学心脏病学系主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研所所长、心内科主任,首都医科大学心血管疾病研究所所长,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同仁医院心血管疾病诊疗中心主任。任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北京心血管病分会主任委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学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市健康协会理事长、北京医师协会副会长及美国心脏病学院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