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的颈动脉狭窄能引起中风,而通过在颈动脉内植入支架预防中风,和做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效果相似。”这是日前在美国圣安东尼奥举行的美国中风协会年会上,刚刚公布的研究结论。然而就在前不久,刊登于著名医学期刊《柳叶刀》上的一篇研究却认为,传统手术能更为有效地降低颈动脉狭窄患者患中风的风险。
类似的争论也存在于对冠心病的治疗中,选支架还是搭桥,常常令心脏专科医生都难以抉择。不可否认,冠心病突发或加重时,介入和手术能迅速地“疏通”血管,然而,无论采用手术或介入治疗,它们能够解决的只是堵塞局部的血管,对遍及全身的动脉粥样硬化常常无能为力。而且时间久了,血管里的脏东西还会继续累积,不但其他血管可能会被堵上,原先手术疏通的血管也会再次发生狭窄。
随着医学进展,人们已经逐渐认识到,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全身性疾病,除了影响冠状动脉,还常累及脑动脉、颈动脉、肾动脉和下肢动脉等多处血管。因此,冠心病患者常同时存在其他血管病变,统计数字显示,冠心病合并肾动脉狭窄的发生率为14.8%,合并周围血管病者高达15%。同理,在外周动脉疾病患者中,60%—80%患有冠心病。可在临床实践中,心血管专科医生往往只关注冠状动脉病变,外周动脉性疾病归到了周围血管科,颈动脉、脑动脉则是神经内科的“分片儿”,冠心病患者往往只做心脏方面的检查,可能因忽视其他部位的病变而造成严重危害。
那应该怎样做呢?首先,研究发现,以动脉粥样硬化为基础的多血管病变,其危险因素非常一致——血脂异常、吸烟、糖尿病、高血压、腹型肥胖、饮食缺少蔬菜水果、缺乏运动、精神紧张和酗酒,这9个因素都是可以逆转的。因此,控制好血压、血脂和血糖,加强运动,合理饮食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关键。其次,冠心病发病率非常高,来心内科就诊的冠心病患者,心内科医生一定要仔细询问病史,有无其他部位缺血的表现,例如肢体活动障碍、间歇性跛行等。如果存在上述症状,就需要做进一步检查。应首选无创性检查,比如,每个冠心病患者可行踝肱指数(ABI)检测——即脚踝部位和上肢的血压比值,来初步判断周围血管的供血情况。颈动脉的位置非常重要,往上是脑血管,往下是心脏,如果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颈动脉就是全身动脉的一个窗口。因此,除了超声心动图,颈动脉血管超声也越来越多地被用于冠心病患者的病情评估,用超声观察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可以判断全身动脉硬化的趋势,也可作为心脏病变的危险指标,来筛选冠心病的高危人群。
如果存在动脉粥样硬化,就需要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2006年9月,国际心血管病权威、美国犹他大学缪斯坦教授来华讲学,充分肯定了中药在治疗动脉粥样硬化上的作用,中药的疗效和安全性表现卓越。研究证明,其多靶点的功效可以有效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有助于缓解全身血管的硬化程度,防止病情发展,使疾病不至于发展到非放支架不可的程度,减少放支架的风险。支架术后,中药的这种多靶点作用还可以有效防止血管再次堵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