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性卒中虽然只占所有脑卒中的20%-30%左右,但其发病快,致残率和致死率较高。专家提醒,患有“三高”及脑动脉硬化等高危人群,一定要警惕。
血压波动大是发病主因
脑卒中的发生与高血压息息相关。尤其对于出血性卒中来说,血压波动被认为是最主要的原因。长期的血压增高会使得血管壁变薄、变脆。加上随着年龄增长,血管壁的弹性下降,在血压升高时的耐压性就会下降。此时若出现较大的血压波动,很容易导致脑溢血的发生。
多发人群及发病原因
高血压导致的脑溢血患者大多数是老年人,尤其是40-60岁的人更多见。但近年有年轻化趋势,屡见不少职场精英突发脑溢血的新闻。
一般来说,脑溢血一年四季都可发病,但天气变寒冷、气温变化大;工作压力大、长期处于紧张或过劳状态;还有导致血压骤然升高的情况,如剧烈活动、情绪激动、剧烈咳嗽、用力排便、酗酒后过度兴奋等,更容易诱发脑溢血。这也是为什么脑溢血更多发生在白天。
建议:控制血压并定期进行血压监测
有高血压和动脉硬化的患者,最好能在医生指导下积极控制血压,并定期进行血压监测。不管是体检或者自行监测血压,大多在白天进行。但有将近三分之一的高血压患者,属于“反勺型”血压。也就是说血压往往在白天处于正常值范围,但到了晚上会出现升高。这类高血压往往难以及时发现,属于潜藏的脑溢血高危人群。可在6-8点早晨起床2-3分钟内,测测血压值是否正常。最好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检测。
脑动脉瘤破裂是第二元凶
除高血压之外,导致脑溢血的“第二元凶”就是脑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其发病率较高血压低,但死亡率却更高。脑动脉瘤破裂导致脑溢血起病突然、来势凶险,属于神经科的急重症。
脑动脉瘤最常发生于30-60岁(甚至更年轻)的人群,以女性多见。年轻人多是由于先天性血管薄弱,在血流的长期冲击下产生脑动脉瘤。
脑动脉瘤是大脑的动脉血管在血流的长期冲击下,局部血管壁变薄,逐渐膨出;又或者是生长发育过程中发生了异常而形成的一个球样的“瘤子”。一些外界的变化,例如撞击、气温变化,或者内在的血压升高等问题都可能使脑动脉瘤承受不住压力而破裂。
有的情况下,脑动脉瘤破裂大出血前,会出现前兆出血,患者会产生一过性的剧烈性头痛,而2-3小时或者一天后,流出的少量血液下流至腰骶神经根,可能会引起不明原因的腰部疼痛。若这两种症状相继出现,应该提高警惕。
临床上导致脑溢血的原因,还包括脑血管畸形、动脉瘤、脑动脉炎、血液病和脑肿瘤等,但情况较为少见。
建议:血管造影是诊断颅内动脉瘤的金标准
“三高人群”、有家族病史的人群,或者长期有不明原因的头痛的人群,属于患脑动脉瘤的高危人群,血管造影DSA是诊断颅内动脉瘤的金标准。也可进行CTA、MRA等无创检查,但敏感性、准确性不如有创性的血管造影D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