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岁的张明(化名)上周突然晕倒在学校宿舍被送往医院抢救,入院检查时发现,他的血糖竟然比正常数值高出6倍。医生问诊中得知,张明嗜好甜饮料,每天都要喝5-6瓶,最多时一天能喝上15瓶甜饮料。 4月7日是一年一度的世界卫生日,今年世界卫生日的主题是糖尿病,世卫组织调查资料表明,近些年,糖尿病发病人群有低龄化的趋势。那么,青年人在生活中怎么预防糖尿病?就此我们采访了解放军302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王煊。他说,年轻人预防糖尿病其实并不难,需牢记“三不”口诀。 不轻视 人体胰脏分泌的胰岛素起到调节血糖的作用,并促进糖、脂肪、蛋白质的合成。一旦胰岛素减少或利用效率低下即产生了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就好比工厂经营中出现了懈怠或“偷懒”的工人,致使原本的生产任务无法如期完成。 王煊解释道,胰岛素的调节或代谢功能“失灵”后,人体摄入的糖等营养物质就会想办法“逃出去”或“躲起来”。“逃”的部分就通过尿排出体外,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糖尿病;“躲”的部分就沉积在血管内壁,在体内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产生糖尿病血管并发症。 当糖尿病真正发生时,我们能否有所觉察呢? 糖尿病前期并不会给人带来疼痛等不适的感觉,可谓“不痛不痒”,甚至胰岛素“异常”多年也不易被发现,所以糖尿病有“微笑的杀手”的称号。 糖尿病还是一种慢性疾病,危险在于几十年后出现的并发症。研究表明,糖尿病发病后的10年有30%~40%的患者至少会发生一种并发症。 王煊颇感忧虑地说,目前还没有治愈糖尿病一劳永逸的方法,所以一旦“沾染”,就可能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对此,年轻人一定不能掉以轻心。 不任性 王煊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发觉,年轻人这一群体的很多疾病是“任性”出来的。年轻人患糖尿病跟饮食、作息不合理有很大关系,是生活没有节律种下的一株“恶之花”。 提及饮食,王主任说,年轻人要避免“病从口入”,比如有些年轻人嗜好饮料,殊不知,饮料中唯一的能量来源——糖分会留在体内被吸收,增加血液中的糖含量,长期过量喝甜饮料会使血糖异常偏高。 王主任还说,年轻人熬夜的不良习惯也需格外引起重视。熬夜直接破坏了人体激素分泌的节律,导致升糖激素分泌紊乱,加重了患糖尿病的风险。 今年30岁的小华就是因为熬夜加班导致的糖尿病。刚结完婚的他,因为工作原因,外面应酬过多,一周平均只有2顿饭在家吃,熬夜加班也成家常便饭。他现在不仅得了糖尿病,而且肝脏也出现了问题,“双重负担”给后续治疗带来了难度。 王主任说,这两年,自己诊治的糖尿病患者中像“小华”这样的情况不断增多,高脂、高糖的饮食习惯,加之缺乏睡眠,长期下来透支了自己的身体。年轻人为了事业打拼,为了未来拼命,有时间看朋友、见同学,但唯独没时间来医院瞧瞧“自己”。 对此,王主任建议,所谓“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事业诚可贵,但健康价更高,要敬畏健康。 不着急 王主任最后提醒说,年轻人一旦不幸患了糖尿病,也不要着急,只要血糖控制好并不影响生活质量。 王主任说,血糖升高的糖尿病前期人群,不一定都会患上糖尿病。一般情况下,这类人群约有三分之一会发展为糖尿病,剩下三分之二的人群,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和科学治疗,血糖会维持现状或者恢复正常值。 那么发觉自己血糖偏高,应该如何控制呢?对此,王主任说,血糖测量一定要注意两点,一是空腹血糖值,二是餐后血糖值。两者都要控制在正常水平线,一旦有一个超过正常值就要引起重视,可能是糖尿病前期的表现。 王主任进一步说,对于糖尿病的治疗没有立竿见影的治疗方法,要检测、饮食、运动、心理、胰岛素治疗和药物治疗“五驾马车”多管齐下,并养成长期检测血糖值的习惯。胰岛素和药物治疗一定进行正规治疗,不要迷信偏方,不要“病急乱投医”。